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歷史基因

2021年06月15日 19:40:46 來源: 新華社
分享到: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著名詩人聞一多在1925年創作的《七子之歌》,表達了澳門同胞渴望回到祖國懷抱的強烈期盼。1999年12月20日,這一夢想成為現實。

  回歸祖國20多年來,澳門經濟快速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澳門特色“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既來自澳門特區政府團結社會各界人士,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定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權威,也來自澳門社會傳承不息的愛國愛澳核心價值。

  愛國愛澳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奠定基礎

  近代以來,澳門雖然被葡萄牙殖民者侵佔,但在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不同時期,澳門同胞從未缺席。晚清啟蒙思想家鄭觀應在澳門寫下《盛世危言》,反思和探討中國千年未有之變局,並就中國未來發展提出了振聾發聵的新思路、新觀點。孫中山先生在澳門一邊行醫一邊從事革命籌備工作,澳門一度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

  抗日戰爭中,澳門雖然未被日寇佔領,但與祖國內地休戚與共。澳門成為內地難民和周邊僑民躲避戰爭的目的地,大量學校和師生疏散來澳,得到澳門民間組織如鏡湖醫院、同善堂、商會等的積極救助。澳門同胞大量認購抗戰救國債券、捐輸抗戰急需物資、創辦抗戰刊物,支持祖國抗戰;部分澳門人更直接前往內地,加入抗戰隊伍中,共赴國難。

  解放戰爭期間,中共黨組織利用澳門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澳門愛國商人合作開闢從山東、蘇北到澳門的“供給線”,將北方解放區出産的大豆、花生、藥材等特産運到港澳出售,再通過港澳購進解放區急需的西藥、布匹、紙張、五金器材等,有力支持了全國的解放事業。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澳門同胞歡欣鼓舞,頂着澳葡當局的壓力,在澳門土地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1950年,澳門同胞第一次慶祝國慶,澳門中華總商會主席何賢等人發起組織國慶籌委會,決定用搭建牌樓的方式慶祝國慶。此後每逢國慶節,搭建牌樓成為慣例。牌樓頂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國旗下,牌樓正中的大字體現當年國家的發展成就或者是響亮的口號,是澳門同胞對祖國和家園的深情祝福。

  1966年12月3日前後發生的“一二·三”事件,更是澳門同胞反抗殖民統治的一次標誌性事件。澳葡當局阻撓澳門同胞修建校捨得合理訴求,引發澳門愛國團體帶領民眾進行連續多日的抗議,當局出動警察驅趕示威者造成多人死傷。在澳門民眾曠日持久的抗爭下,在祖國內地的全力支持下,事件以1967年1月澳葡當局向全體澳門中國居民認罪、賠禮、道歉,並接受澳門中國居民全部要求作結。

  “一二·三”事件使澳門去殖民化取得重大進展。澳門中華總商會、工聯總會、街坊總會等澳門本地愛國社團,陸續承擔起醫療、教育、護老、託兒等部分社會服務職能,至今仍是活躍在澳門社會主要的愛國愛澳力量。

  澳門同胞愛國愛澳的責任擔當和精神價值,為澳門順利回歸和“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奠定了基礎。

  “一國兩制”是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最佳制度安排

  在澳門北區的祐漢、筷子基等地,至今還屹立着不少“工業大廈”。它們中的大部分建於上世紀80年代,外立面雖然老舊,但內部空間寬敞,適合作為廠房使用。

  改革開放之初,澳門借助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窗口優勢,積極發展出口加工業,服裝等“四大産業”興起,推動外向型經濟迅速發展。這些大廈為出口加工業提供了主要場所,成為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見證。

  改革開放之初,澳門商人成為第一批到內地投資的“外商”,成為最初的“弄潮兒”。隨着改革開放逐漸深入,出口加工業隨澳門商人投資內地而逐漸“北移”,澳門産業結構也隨之轉型升級。

  如今澳門北區的工業大廈,已經成為各種科技企業、文化創意企業集聚的場所。

  “改革開放後,內地發展越來越好,澳門也從中受益。”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會長林卓華説,澳門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産黨的偉大創舉。事實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的澳門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也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成為中國人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道路上的又一座豐碑。回歸祖國後,澳門作為直轄於中央政府的特別行政區,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中央政府依照憲法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澳門實行管治,與之對應的特別行政區制度和體制得以確立。

  回歸以來,澳門同祖國內地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區妥善處理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完成了國家安全本地立法,保持了經濟和社會的繁榮與穩定。

  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葉桂平説,澳門地方雖小,但在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的進程中,澳門的成功實踐具有重要示範作用。

  2003年開始,中央政府及時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個人赴澳門旅遊,與澳門分別簽署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及其補充協議,消除內地與澳門在貿易、投資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礙,不斷促進內地與澳門之間的貨物、服務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

  中央政府同時加大了對澳門經濟發展和適度多元化的支持力度,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批准澳門大學在珠海橫琴島進行新校區建設,支持澳門特區發展與葡語國家間的經貿關係。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研究新形勢新情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牢牢掌握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中央對澳門的全面管治權,深化內地和澳門的交流合作,引領“一國兩制”實踐乘風破浪,不斷取得新成就。

  “回歸以後,澳門重新規劃了自己的發展思路。現在看來,澳門的發展已經和國家的大局形成同步的趨勢。”澳門學者同盟創會會長楊允中説,澳門一直在中央領導下成功實踐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新一屆特區政府帶領澳門社會各界,推動澳門各項事業躍上新台階,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續創“一國兩制”實踐的新成就。

  “歷經百年風雨國家才取得如今的輝煌成就。未來,澳門將更加堅定信念,調動一切力量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力量。”葉桂平説。(新華社 郭鑫)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20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