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游人如織的議事亭前地出發,步行幾百米就可以到達澳門的福隆新街。街上酒肆林立,門窗被一水地漆成朱紅色,明艷奪目。此處亦是游人駐足拍照的景點。由這裏折進一處窄巷,周遭略略空寂下來,便可找到位於福榮裏九號的文化公所。
到訪澳門這處鬧中取靜的文化地標,便可感受到其特有的文化氣質和南國書香。
文化公所所在的建築為一座兩層中式大宅,係澳門歷史保護建築,青黛色的墻面古樸優雅,醬色的大門敦實厚重,將公所內部空間與外面的繁華世界區隔開來。
文化公所的發起機構之一、澳門口述歷史協會會長林發欽介紹説,這座建築始建於晚清,已有百年以上歷史。1947年,它被澳門的愛國工會租下,作為日常休閒、娛樂的場所。
2017年初,經過歲月洗禮的福榮裏文化公所整修一新,向公眾開放。整修後的文化公所面積300多平方米,成為集人文書香、文化展覽、藝文展演、閱讀茶座於一體的綜合文化空間。
文化公所時常舉辦沙龍、座談、戲劇展演等藝文活動,開辦時間雖短,但已積累了十足的人氣。同時,這裏為澳門居民提供圖書銷售、休閒娛樂等服務,並為途經此地的游人提供旅遊導覽服務。
走進文化公所的一層空間,就到了閱讀茶座和藝文活動的舉辦場所。由喧囂的鬧市進來棲身小坐片刻,飲茶一杯,如有機會,再聆聽一下學人的講座,確是市民理想的消閒去處。由於其獨特的文藝氣質,這裏也成為很多電影的取景地。
拾級而上,二層便是圖書閣,環境古雅考究,溫馨靜謐,讀者可以平靜愉快地在此享受閱讀時光。書架上關於澳門政經社文、歷史沿革的書籍林林總總,收集齊全,有不少是市面上難得一見的版本,可見運營方的用心。
林發欽説,關於澳門研究的書籍,即便是藏書量最多的中央圖書館,也未必有這裏齊全,因此是學者喜歡光顧的地方。
澳門雖為小城,但圖書館眾多,人文氣息頗為濃厚。中央圖書館、何東圖書館遠近馳名,而文化公所圖書閣的成立,更為讀者提供了新的選擇。
文化公所既是文化沙龍和向公眾開放的圖書館,也是政府支持的書籍出版服務平台,出版的各類讀物已有20余種,並與內地多家出版機構形成了很好的合作關係,做到了商業與文化的結合。
林發欽説,文化公所是不以盈利為首要目標的文化空間,會致力於幫助澳門的學者和作家有系統地規劃出版當地題材的著作,以推廣澳門的歷史文化,提升澳門的形象。
在他看來,澳門讀者群狹小,出版機構更需要政府和相關基金會的支持,通過與內地出版機構的合作,解決澳門作家書籍難以在外地發行的難題。
「文化機構是軟件,歷史建築是硬體。」林發欽説,「澳門雖然是座小城,但可以打造成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兼容並包的合作交流基地。」(新華社 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