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11月14日在特區立法會發表題為《務實進取,共享發展》的2018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除大篇幅闡述未來一年施政重點外,報告中關於颱風災後恢復和建立防災減災機制的部分成為亮點。此間觀察人士表示,施政報告回應民生關切,直面發展挑戰,顯示特區政府帶領澳門走出災害陰霾,實現經濟社會提升和發展的信心。
這是澳門在今年8月遭遇颱風「天鴿」侵襲後,崔世安所作的首份施政報告。報告指出,將健全多點支撐、多重覆蓋的模式,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住房、教育、醫療、人才培養五大長效機制,持續優化民生工程。報告還建議2018年繼續實行現金分享措施。
「這次施政報告以特區五年發展規劃確定的八大發展戰略為引領,旨在持續優化民生工程,體現了『發展為民,成果共享』的理念。」澳門城市大學助理校長葉桂平説。
葉桂平表示,報告關注民生,亮點不少,如調升職業稅退稅上限,體現了特區政府對中等收入階層的關注;住房方面的舉措,體現了政府強化居住保障、推動公屋建設的決心。
澳門時事評論員曾澤瑤説,施政報告發布前面向社會進行了大量的公眾諮詢工作。從與專家學者座談、與社團組織座談到面向公眾徵求意見,有關部門一共收到2100多份意見和建議,可以説全面回應了澳門居民的訴求。
儘管颱風災害只過去短短兩個多月,澳門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已迅速重回正軌。但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仍辟出專章,詳細闡述澳門對於建立防災減災機制的計劃。
「從這份施政報告,我們可以看到澳門特區政府對不久前澳門發生的重大災害應變工作不足具有深刻反省的態度。報告充分體現了特區政府對居民生命財産安全的極度重視,以及改善民生的決心。」葉桂平説。
曾澤瑤則表示,風災後澳門的恢復情況比較理想,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游客數量有明顯增長。澳門本地中小企業的損失要大一些,但有一定的政府減免措施和資助,加上風災後消費者並沒有減少,所以經營上損失也得到控制。
施政報告顯示,為幫助居民和中小企業紓困,截至10月份,澳門已實施援助項目共計36個,支出約17.57億澳門元。
葉桂平認為,施政報告中有關減災防災的部分很詳細,中短期既有具體的措施和辦法,也有對制度和法規的改進。另外,施政報告對未來長期的減災防災機制建設也有考慮,除了減災防災十年規劃,還有災害綜合風險與應急能力第三方評估機制。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秘書長梁倩文説,防災減災的工作需要全社會合力推動,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風災後重建工作有賴社會各界合力,才得以使澳門社會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忘不了救災現場總有解放軍駐澳部隊、紀律部隊、社團及青年義工的身影,充分體現出守望相助的精神。
施政報告突出強調澳門搶抓國家發展戰略機遇的舉措。崔世安指出,將努力把澳門「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發展定位與「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緊密結合。
「施政報告特別強調加強科技人才培養,整合和優化葡語人才培訓的各項政策措施,打造澳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這些舉措都符合澳門構建『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需求。」葉桂平説。
報告在「人才建澳」方面也有不少着墨。梁倩文表示,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的「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施政報告以「面向未來」的格局,高度重視青年一代的成長、成才,其中包括加強愛國愛澳教育,增強青年一代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感、構建全面的青年和人才培養系統等。
葉桂平也表示,特區政府推出「青年國情考察計劃」等相關措施,加強愛國愛澳教育,回應了中央對澳門的殷切期許。(新華社 郭鑫 王晨曦 胡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