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澳門新城區規劃:打造多元、宜居、永續發展之城

2015年07月17日 18:00:16 來源: 新華網
分享到:

  新華網澳門7月17日電 澳門新城區總體規劃方案近期進入第三階段公共諮詢。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李燦峰日前就規劃方案進行講座時表示,借助新規劃的實施,澳門不僅會呈現出史上最美的天際線,更重要的是,要為居民打造出一個多元、宜居、永續發展的美好家園。

  近年來,澳門日益增長的人口數量以及不斷攀升的游客數量,挑戰着小城的承載能力。而産業多元化依舊步履維艱,教育、醫療、交通等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等結構性矛盾,成為澳門進一步提升城市競爭力的掣肘。

  2006年澳門特區政府提出了通過填海造地建設“新城區”的發展計劃。2009年,中央政府正式批復了澳門填海造地的申請,並提出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集約利用”的土地利用原則。

  根據國務院的批復,填海新區分為5個區域,分別位於澳門半島南面、東北面以及氹仔島北面,填海造地面積超過350公頃。

  “填海造地計劃獲國務院批准後,特區政府隨即就新城區的規劃展開了公眾諮詢工作,澳門市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為新區建設獻計獻策,提出創想。”李燦峰説。

  據了解,特區政府分別於2010年、2012年就新區規劃概念以及規劃草案進行了兩輪公共諮詢,共收到了超過5000條市民意見。而於今年6月展開的規劃方案諮詢中,市民則通過方案展覽、公眾諮詢會以及展版、模型、短片等方式了解方案內容,表達意見。

  據介紹,由於5個填海新區大致位於澳門半島與氹仔島之間水域的兩側,規劃草案便因地制宜形成了“兩廊多核”的空間概念。

  “將來澳門會形成兩條觀海走廊,一條位於澳門半島南岸,一條位於氹仔島北岸。站在觀海走廊上,分別可以看到對面海濱的天際線,當然,也能看到老澳門最有味道的風景線。”李燦峰説。

  而兩條走廊背後所依託的,則是不同功能的新興城市功能區,比如政法區、學校村、文化地標、濱海公園等等。

  2014年底澳門人口數量為63.6萬人,比回歸時增長了約4成。而根據權威部門預測,2020年澳門人口總數將達71萬人,2025年達到75萬人。據了解,新城區規劃進入諮詢階段以來,最大的一次修改就和人口的膨脹有關。

  “去年我們調整了A區規劃方案,將公屋提供量從1萬多套調升至近3萬套,這主要是為了回應市民對住房面積和質素提出的更高要求。”李燦峰説。

  李燦峰所説的A區,位於澳門半島東部,全部為填海區域。A區填海工程將於2016年完工,是目前新城規劃5大區域中面積最大、填海進度最快的區域。預計未來將有約10萬澳門居民遷居於此。

  而隨着公屋供應量以及人口承載量的調升,交通、道路、社會設施、商業元素、中小企業發展,就業機會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也正在進行相應的構思。

  另據李燦峰介紹,由於該區域比鄰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人工島、外港碼頭等外聯交通設施,在其落成後也勢必成為澳門連接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的重要通道與落點。目前,該區域至氹仔島的跨海通道、至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的輕軌線等交通系統已列入規劃。

  此外,隨着A區範圍內文化藝術園區、教育園區、中小企業園區等功能性片區的劃定,在澳門産業多元的進程中,這一區域也被寄予厚望。

  李燦峰介紹,除了日益形成輪廓的A區之外,B、C、D、E四個區域的功能區規劃也提上了日程。根據規劃方案,位於澳門半島以南臨海區域的B區,將成為特區行政和司法機關的集中辦公區;而分別位於氹仔島北部和東北角的C、D、E區,將建成澳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綠色低碳社區。

  李燦峰表示,在新城區規劃的制定過程中,特區政府需要面對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比如都市防災問題。”他説,歷史上的澳門幾乎未曾有過重大災害光顧,這使得在以往的城市治理中,較少考慮到減災避險的問題。“借助新規劃的制定,我們首次將防災問題系統地考慮其中,這對城市管理部門來説,又是一次經驗的豐富。”

  而對於在本輪諮詢中民眾較為關注的文化遺産景觀的維護問題,李燦峰表示,依法維護澳門獨有的世界遺産景觀,是政府各部門的共同目標,相關的決策必須是審慎和科學的。“新城的天際線和世界遺産景觀,應該形成相輔相成、相互成全的和諧關係。”他説。(記者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