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風雨過後是彩虹——澳門抗擊超強颱風“山竹”紀實

2018年09月18日 15:05:46 來源: 中新社
分享到:

  今年最強颱風“山竹”,肆虐澳門逾24小時,帶來狂風暴雨,引發海水倒灌,內港等低窪地帶成一片汪洋,不少商鋪遭淹沒,市政設施受損,樹木大量倒伏……

  截至9月17日上午10時,澳門民防中心共接到445項事故報告,至少18人受傷。

  風雨過後,滿目瘡痍。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當天上午視察下環街市、康公廟、筷子基及紅街市等低窪地區,指示要做好清障、清理垃圾等工作,讓社會和公眾的生活盡快回覆正常。

  9月17日凌晨4時,澳門氣象局改挂3號風球後,保安當局聯合民政總署派員到十月初五街、下環街、筷子基、紅街市等區域清理路障。颱風“山竹”引發澳門嚴重水浸,水退後低窪地區街道充斥大量垃圾及雜物。圖為海關及民政總署人員在清理垃圾和路障。中新社發 鐘欣 攝

  全城動員 嚴陣以待

  回想起去年“天鴿”襲擊,澳門人仍心有餘悸。“山竹”來臨前,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全城動員,周密部署,嚴陣以待。

  “山竹”吹襲澳門期間,行政長官崔世安坐鎮民防行動中心,五度組織召開跨部門工作會議,統籌部署應對颱風“山竹”。他指示整個特區政府都要全力應對颱風“山竹”,採取一切可能的辦法抗風救險。

  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也緊急啟動應急機制,協助組織駐澳中資企業加強糧油食品等民生物資儲備,確保庫存充足,保障特區供應。同時與內地有關方面進行溝通協調,保障對澳門的水、電、氣等穩定供應。

  提前撤離 保障安全

  15日晚9時整,紅色風暴潮警號發出,特區政府啟動颱風期間低窪地區撤離計劃。設於松山燈塔、氹仔大潭山和路環迭石塘山的高點預警音頻和低窪地區預警音頻持續鳴響3分鐘,警車也不斷巡邏,通過車載廣播、以多語言發出撤離通知。

  海關、治安警、司警、保安高校按照已分配的區域,協助有需要的人士優先撤離,幫助低窪地區的居民及旅客前往安全的地點。

  與此同時,16個避險中心同時開啟。而避險中心已早早備好了水、乾糧、床墊、衞生設備、充電設施等基本物資,甚至還設置了哺乳室及無障礙設施。

  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表示,在整個低窪地區的撤離當中,共撤離了5650戶低層的住戶,1280人入住避險中心。

  9月16日,今年第22號颱風“山竹”強勢來襲,給澳門帶來狂風暴雨,內港等低窪地帶幾成澤國,水深及腰。圖為消防局出動橡皮艇,沿水浸街道搜索被困居民。 中新社發 鐘欣 攝

  聞風而動 抗擊“山竹”

  9月16日下午,颱風“山竹”來了!狂風暴雨肆虐,低窪地帶遭遇海水倒灌,道路成了“運河”,公園成了“池塘”,外港翻起巨浪,紅街市一帶水深及腰。

  災情就是命令,肆掠的颱風吹響了“集結號”。澳門保安範疇的救災人員緊急出動,解救被困居民。

  16日下午,沙欄仔街數戶有閣樓居民因水浸被困,消防人員出動2艘橡皮艇,海關也派出3名蛙人,將被困居民送到安全地方。10號風球懸挂後,一名曾拒絕撤離的市民致電海關求助,海關隨即派出人員前往救出,接着還救出另外3人。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山竹”是繼去年“天鴿”後的又一次嚴重的自然災害,懸挂10號風球的時間更長達9小時,是自1968年以來最長。

  他指出,儘管強颱風又一次來襲,但特區政府經過“天鴿”的考驗後,在應急機制、部門協調、危機應變、應對颱風的意識及能力、信息發布效率方面,都有明顯進步,有效應對今次的颱風,將傷亡及損失減至最低。

  聯合清障 抗災復産

  颱風“山竹”引發嚴重水浸,水退後低窪地區街道充斥大量垃圾及雜物,既影響環境衞生,也阻塞道路交通。

  16日晚,颱風影響還未過去,紅街市附近就有居民自發清除垃圾,加快疏水。

  17日凌晨4時,澳門改挂3號風球,保安部隊立即展開清障行動。17日上午,各社團及義工也聞風而動,紛紛加入清理隊伍。目前已完成多條主要道路的阻礙物、塌樹及大型垃圾等清理工作。

  澳門海陸空交通已陸續恢復營運,連接珠澳的口岸已正常運作,供電、供水、網絡也基本恢復,居民的生活已大致回覆正常。(中新社 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