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抗日戰爭期間的澳門

2015年08月25日 11:04:02 來源: 光明網
分享到:

  抗日戰爭期間,由於葡萄牙宣布澳門在中日戰爭中保持“中立”,因此,當時的澳門與香港一樣,都成了廣州及附近地區人員的避難地區。而且廣州當局還將澳門列為學校疏散區,自內地遷入中學、中專30余所,同時流寓澳門的教育界人士,也與澳門天主教會創辦了不少新學校,收容內地入澳的青年入學。1939年10月,日軍在深圳大亞灣登陸,發動廣州戰役,迅速攻陷廣州等地,使入澳的難民更多達25萬人之眾。據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的資料顯示,1939年全澳共有中學、中專36間,學生30000餘人;小學140余間,學生人數約3、4萬人,是澳門80年代之前教育最發達的時代。直到1941年底香港淪陷日軍之手後,學校數量才由140余間降至40間左右。

  1937年8月,澳門愛國人士組織了“澳門四界救災會”(四界即:學術界、音樂界、戲劇界、體育界,是澳門在抗日戰爭時期最大的愛國團體),以“救災”為名,在澳門展開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活動,直到1941年冬才停止一切活動。

  抗戰期間,澳門因保持中立而獲得空前的繁榮,歐美及東南亞的物資,源源不斷地輸入澳門,並通過澳門轉運入中國內地。此時澳門的界址不明成為對中葡雙方都非常有利的因素。因為澳門位處的西江流域出海地區,不但河道縱橫,而且海口眾多,外海島嶼星羅棋佈,內陸桑田魚塘果園密集,最適宜走私活動,日軍由於人數有限而無法進行阻攔。再加上界址不明,日方連批評葡方縱容走私的機會都沒有。不過,日軍並未完全尊重澳門的中立地位。澳葡當局在日軍的強大壓力下,也不得不與日軍存在一定程度的妥協,嚴禁中國人民在澳門進行任何抗日活動。同時,澳葡以中立國的身份,也為日軍侵華提供了方便。他們一方面允許日艦停泊澳門港並供應其給養,任由日軍假道澳門入侵中山縣;另一方面卻極力反對中國在澳門附近設防。(轉載自光明日報社主辦的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