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巾幗烽煙:抗戰時期的澳門婦女

2015年08月24日 21:15:12 來源: 澳門日報
分享到:

 

   1938年12月,澳門四界救災會歡送回國服務團第二隊同志合影留念,其中女性青年中排左五為曾枝西;後排左四 為陳奇、左五為梁朗、左六為麥葦、左七為廖堅。(陳大白藏品)

  澳門婦女是戰時澳門愛國救亡和社會救濟的主要力量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變不久,澳門各界發起成立“澳門籌賑兵災慈善會”,募捐籌款,賑濟內地受難同胞,澳門各行業婦女積極投入其中。1935年北京學生聯合發動“一二 · 九”運動,愛國熱潮席捲全國,澳門各界婦女成立婦女協會、劇社、音樂社和歌咏社等社團,開展形式多樣的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澳門婦女界成立澳門婦女慰勞會(後更名中華婦女會)、中國婦女後援會澳門服務團以及花界救災會等組織,與澳門各界救災會、澳門四界救災會等一起,將澳門華人社會的抗日救亡賑難運動推向高潮。

  宣傳抗日不讓鬚眉

  在抗日救亡宣傳方面,澳門各界婦女巾幗不讓鬚眉,發揮了重要作用。1937年底澳門中國婦女慰勞會、中國婦女後援會和婦女互助社三團體聯合邀請救國會領袖、“七君子”之一的史良來澳門指導婦女工作。史良先在中華總商會發表演説,藉以闡明抗戰的意義及後方民眾應有的責任。又到澳門中國青年救護團演講《抗戰期中青年的任務》,強調指出知識青年應負起喚醒一般青年的責任,以備真正為國家民族出力。其後史良還參加了全澳婦女界在平安戲院舉行的歡迎大會,發表了題為《抗戰與婦女》的專題演講,説明抗日救亡的責任男女各半,婦女民眾應擔負其自己應盡的責任。

  在澳門或由澳門組織赴內地以勞軍宣傳為主要活動的澳門中國青年救護團、旅澳中國青年鄉村服務團、澳灣各界後援會、旅澳青年救亡移動劇隊、澳門公教進行會、澳門四界救災會回國服務團等組織中,澳門婦女充當重要角色。如旅澳中國青年鄉村服務團第一隊的周永珍、梁瑞雲、林湘,回國服務團中的曾枝西、陳奇、梁朗、麥葦、廖明、廖堅等都是其中的骨幹和佼佼者,她們以宣傳抗日救亡為己任,以張貼墻報、漫畫、抗日標語,演出街頭劇、説書、唱抗日歌曲、聯歡會,以及辦婦女識字班、青年訓練班、兒童教育班及家庭訪問等形式,宣傳並動員民眾參加當地救護工作,救護受難民眾及部隊傷員,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譜寫了澳門婦女抗戰的輝煌篇章。

  義演義賣募款救國

  在澳門華人社團籌募捐款的粵劇義演、歌劇義演、名伶義唱、慈善舞會、捐募米糧、義賣籌款、設立捐箱、賣花獻金、購買救國公債等賑難活動中,澳門各界婦女往往走在活動的最前線。當時包括各中小學的女教師、女職員、工廠女工及家庭婦女,甚至舞廳舞女和花界商女等都積極踴躍而為,不論上中下階層,不分老幼,也不論各行各業,不分宗教信仰,都激於義憤,響應抗日救亡的募捐和獻金活動,以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1937年9月,四界救災會在添男茶樓一連兩晚舉辦女伶唱曲大會,籌得現款370多元。款項通過廣東銀行轉匯內地政府,作抗戰賑災之用。“七 · 七”事變一周年,中央舞廳舞女通過捐款和售花募得國幣1000多元。澳門花界救災會的出色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風塵中人但未忘國恨家仇,一方面身體力行捐款,一方面自製“七七紀念章”勸銷並發動捐獻。“八 · 一三”兩周年之際,澳門掀起大規模獻金運動,歌姬響應熱烈,有的慷慨解囊,有的把身上佩戴的項鏈、金飾捐出支持抗戰。其情之真,其事之烈,是歷次“花界”響應籌募活動所未聞的。當時澳門報章以“歌姬竟捐爭多冠軍”、“商女也知亡國恨”為標題報道她們熱烈捐輸愛國的義舉。

  籌措物資支持前線

  捐募米糧、縫製衣物、徵集藥品等物資捐輸抗戰是澳門婦女界最主要和常見的援救方式之一。1937年9月,澳門中國婦女慰勞會成立後,以宣傳抗戰精神和籌募抗戰亟需物資為宗旨,初期主要開展籌賑救難,並由會員縫製棉衣、棉褲,聯同籌募到、藥品、雨具、蚊帳等軍需物品送達前方將士。

  該會成立後全體委員即向澳門各住戶及商號沿門勸捐六天,籌募不少款項及戰地藥品。10月,全體會員舉行為期1月的縫製棉衣活動,共縫製棉衣111件、棉褲102條、棉背心501件等,托請香港婦女慰勞會轉寄國內配給將士使用。當年底澳門婦女後援服務團開展籌款捐米運動,澳門各米商紛紛捐助,兩天時間籌得白米200斤及部分現金。《廣東澳門檔案史料選編》所錄史料,對1938年、1939年澳門婦女慰勞會捐輸內地的棉衣棉褲棉被、救傷藥品、蚊帳雨具等物品的批次及項目有較詳細的記載。

  賑難救濟各有側重

  澳門各界婦女的救亡賑濟活動,在1941年香港淪陷前,主要以籌募捐款、捐輸戰備物資、慰勞前線將士和宣傳抗日等為主,之後則以開展全社會的慈善救濟運動為主。總體看來,婦女參與抗日救國的活動主要包括如下:

  一是參與澳門開展社會救濟所需的籌款及捐助活動。如1941年九月澳門婦女會發起為鏡湖醫院賣花籌款活動,1943年全澳歌姬為貧民籌募寒衣;

  二是賑濟內地難民。1938年四月間,澳門婦女慰勞會派遣專員攜帶米糧前往中山各難民收容所賑濟難民,並舉行沿門徵收舊衣送往中山縣難民救濟所。參加廣東僑務處周雍能處長髮起的澳門各界勸募棉衣委員會,澳門婦女會擔任第一勸募組;

  三是設平民粥場以救濟本澳貧民。1941年1月,澳門中華婦女會與廣州基督教女青年會在澳門新填海處設立平民粥場,以廉價售粥方式救濟貧民。該粥場至1944年6月底結束,前後兩年多時間共計售粥130多萬份。1943年3月,澳門婦女會又於望廈米站孤兒院內設平民粥場施粥救濟,至1945年9月底結束,共計售粥133萬份;

  四是賑濟來澳難民及難童。1939年六一兒童節,澳門婦女慰勞會捐資購買餅餌及文具用品分送路環難民營難童慶祝兒童節。此外,澳門婦女會和各界婦女還協助政府落實“以工代賑”計劃,籌募難童餐經費,為留澳難民回鄉登記工作提供協助等。

  從“九一八”事變到中國全面抗日,在澳門華人社會組織的賣花獻金、購買救國公債等系列賑難活動中,始終活躍着澳門各界婦女的身影,在澳門這個表面平靜、內裏波瀾壯闊的救亡圖存之地,濠江女兒為參與中華民族的抗戰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澳門日報》8月11日抗戰70周年特刊報道)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