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95歲抗聯女戰士周淑玲的家國夢

2015年08月20日 12:02:22 來源:
分享到:

    新華網瀋陽6月19日電題:密營深處寫春秋——95歲抗聯女戰士周淑玲的家國夢

  新華社記者劉愷、謝良、徐揚

  【老兵檔案】周淑玲,1920年1月1日生於黑龍江省寶清縣,1935年參加東北抗聯,後隨部隊撤入蘇聯境內休整、訓練,1945年隨蘇軍參與解放東北,解放後先後在東北汽車總廠、瀋陽氣體壓縮機廠工作,1983年離休,現居遼寧省瀋陽市。

  “我想再去看看當年戰鬥過的密營。”身着戎裝,綴滿獎章,95歲的抗聯老戰士周淑玲儘管臥床兩年多,可堅持要穿起正裝同前來的記者見面。留下深深歲月印跡的臉上,仍可見她當年叱吒戰場的英氣。

  老人口中一直念叨的密營,是東北抗日聯軍在深山密林中建造的簡陋營地以及物資倉庫。這些密營是抗聯戰士抗擊日偽軍瘋狂進攻的哨所,也是躲避敵人兇殘圍剿的基地。

  白山黑水間的密營裏,有着老人太多難以忘記的青春和戰鬥記憶。70多年前,年輕的周淑玲在那裏經歷了九死一生的考驗,也收穫了血色浪漫的愛情。

  老人住在瀋陽市桂林街一個普通的小區裏。雖然記憶力和聽力嚴重衰退,但記者還是從她斷斷續續的講述中還原了她一生中最艱苦也最絢爛的歲月。

  “寧做戰死鬼,不當亡國奴。”日本侵佔東北後,15歲的小淑玲當起了抗聯的地下交通員,不久後又正式加入抗聯,從此戰鬥在東北大地上。小淑玲走上抗日的道路並非偶然,從她爺爺算起,祖孫三代抗擊日偽軍,先後有7名親人犧牲。

  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抗聯的鬥爭環境難以想象的艱苦。周淑玲回憶説,為躲避日偽軍的兇殘圍剿,抗聯部隊經常夜裏行軍,“不能説話,不能生火,一宿一宿地趕路,要是不及時通過一些地方,就要被敵人包圍。白天,戰士們被迫在山上挖坑躲起來,冬天氣溫降到零下40多攝氏度也不敢點火”。

  解決溫飽是不敢奢望的事情,被圍困的時候一根蘿蔔堅持一個禮拜。老人回憶道:“有時候吃不上飯,只能喝尿。”實在餓急了,周淑玲甚至吃過土。

  戎馬倥惚中,經周保中將軍撮合,周淑玲與抗聯三軍四師三十二團團長李銘順喜結連理。老人展示了她年輕時的照片,一身戎裝的女戰士面容秀美,英姿勃發。

  周淑玲在戰爭年代共孕育了4個孩子,由於條件過於惡劣,有兩個兒子不到1歲就夭折了,這成為老人心中永遠的痛。

  抗聯戰士每天都在經歷生與死的考驗,周淑玲經常目睹戰友受傷甚至犧牲。老人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次是,丈夫李銘順打仗負傷,腸子都出來了,差點犧牲。

  極端艱苦的鬥爭條件也鍛造了將士們牢固的戰友情。“同志們之間你救我、我救你,不團結就要失敗。”周淑玲老人至今還記得在哈爾濱的李敏和北京的李在德,她們都是並肩戰鬥過的戰友,也是為數不多的還在世的抗聯老兵。

  2010年,這些抗聯老兵再次相聚,一起回憶當年的烽火歲月,她們還一起與到訪的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座談。

  就在一個月前,周淑玲在家中接受了俄羅斯頒發的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獎章。

  離休之後,老人曾經回到黑龍江省寶清縣重訪當年的密營。這些年來,她一直在宣傳抗聯精神,為學生講述當年抗戰的事,“勝利來得太不容易了,不能忘了歷史”。

  最近幾年,老人腰骨老化,還動過手術。子女們顧忌老人的身體狀況,盡量讓她減少外出活動。周淑玲的小兒子李勇説:“生病臥床之後,母親再去看密營的念頭反而更加強烈,但這也許真的是難以實現的心願。”

  儘管行動不便,可老人每天堅持看新聞和報紙,“我想多看看國家的發展,現在國家富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得到了學習和工作的機會,這在當年是不可想象的”。老人説。

  李勇説:“這幾年總有人來探望母親,有的還是專程從外地慕名而來。”

  每當有客人來,老人總要穿上綴滿獎章的軍裝,打開相冊翻看一張張老照片,不時陷入沉思,仿佛又回到了密營戰鬥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