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最愛澳門人

2014年12月12日 18:00:02 來源:
分享到:

  轉載自2014年12月12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傅 旭)有人説,在澳門待一天覺得是個賭城,待3天覺得是個旅遊城市,待一個星期就會愛上它。從2009年起,作為人民日報社澳門分社社長,我在澳門工作生活近4年。我對澳門的愛來自那一棟棟童話般的歐式樓宇,來自花崗石鋪就的彩色道路,來自滄桑感的小街窄巷,然而,最愛的,還是澳門的人。

  澳門小,各機構又多集中在澳門半島,外出步行成了常態。行走中我極少見到人爭吵,更未遇到有人臉紅脖子粗地動起手來。五六十萬澳門居民,一天有幾萬的游客,來來往往,哪能沒個磕磕碰碰?澳門人的溫和有禮可想而知。剛到澳門時,有好多手續要辦,又不懂粵語,人家一句話就能解決問題的,我得問半天,其煩人可想而知。但政府部門和相關業務部門的工作人員都耐心接待,有的操着讓你聽起來很蹩腳的普通話,費勁地為你解答,聽着我心裏直為他們着急,卻從未見他們不耐煩。上街購物,售貨員笑臉相迎,熱情推薦,即使不買,臨走也會道聲謝謝,説句“歡迎光臨”。初來乍到,問路是免不了的。但凡被問到的他或她,都會給你説個仔細,指個明白,儘管有時他們的粵語我聽得稀裏糊塗。還有一次,我和朋友要去某地,兩人在路邊各指東西,爭執不下,一女士路過,主動告知,還送了一程,讓我感動不已。我住的房屋管理費每月一交,有時一忙就忘了。這時物業會來個函提醒,對你説“如已交,可對此置之不理”。明明知道你根本沒交,但話裏話外給你留足面子……

  澳門人有溫情,也有大愛,澳門實行全民義務獻血,捐血者中有不少政府高級官員、立法會議員,更多的則是普通市民,有母子同來,有情人牽手,有全家一起行動。澳門50多萬人中,捐血5次以上的有300多人。

  澳門紅十字會中央委員會主席黃如楷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劉不凡,原來是黃如楷住宅區的保安員,後來辭職走了,再無音訊。四川大地震發生後的5月17日,黃如楷家的郵箱收到一封信,內夾500澳門元。信中有簡短的兩行字:

  黃先生您好:我見到電視四川地震各同胞很淒諒(涼),很同情。我亦要出一分(份)力,就捐500元,小小心意,請代勞。 管理員劉不凡  08—5—17

  信中原本沒有標點,還有錯字。但如劉不凡這般善良者在澳門絕不止成百上千,澳門人先後給汶川地震災區同胞捐助約60多億澳門元,相當於50多億元人民幣,這座50多萬人的小城人均捐助1萬多元。

  每年12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可以稱得上是澳門的“公益節”。這天,特首、政府主要官員、中央駐澳門聯絡辦領導及工作人員及澳門社會各界、中資企業等,高舉橫幅,浩浩蕩蕩,大家談笑風生,奏樂舞龍,行走在澳門街頭,綿延數裏。這是由《澳門日報》發起的“公益金百萬行”,今年已是第30屆了。近年每年籌集的善款都超過千萬,全部用於公益事業。

  澳門開放得早,東西方文明在此衝突、共存和交融之後,産生了一種新的文明形態——澳門文化。也許正是這種中西文化水乳交融的和諧,形成了澳門人的善良和寬廣的胸懷,讓我這樣的外鄉人感受到家的溫馨。現在,離開澳門已有2年了,但感覺從來都不曾離開過。每天上網,總要先搜索一下“澳門”。澳門,成了我遠方的一個家,曾經停留,就永遠難再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