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首 頁
機構概況
重要新聞
兩地交流
經貿往來
粵港合作
涉台事務
青年學生之友
認識祖國
法律法規
服務指南
歷史資料
首頁 >> 歷史資料 >> 彭清華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時的發言
日期:2012-03-06


 

  我完全贊同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堅持科學發展觀,突出「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強調把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提出了一系列紮實有力的新舉措。《報告》對港澳部分的闡述,針對性強,政策內涵豐富,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相信會進一步鼓舞香港同胞抓住國家深入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機遇,發揮自身優勢,戰勝當前各種困難和挑戰,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報告》對今年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貫穿了中央「穩中求進」的指導方針。「穩」和「進」互為條件,沒有「穩」,「進」就沒有基礎;不講「進」,則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習近平副主席前天參加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討論時指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的總基調,開拓前進的總要求,對做好港澳工作也有借鑒意義。對此我非常贊同。回歸15年來,「一國兩制」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功,香港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同時,正面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新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自身也有一些需要解決的深層次問題,因此同樣需要穩中求進。「穩」,就是把回歸15年來「一國兩制」實踐的成果保持住、鞏固好。「進」,就是根據環境和形勢的變化,謀求新的發展、新的突破,把「一國兩制」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前段時間,在兩地往來中出現了個別摩擦現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些人士對由此給兩地交流合作帶來的影響感到擔憂。對兩地交流合作以及在此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應該怎麼看?我談幾點個人看法。

  第一,內地與香港深化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對雙方都有利。回歸15年來,香港與內地在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密切,對兩地經貿和社會發展都産生了重要影響。中央政府先後出台了CEPA及其8個補充協議,自由行,粵港、京港、滬港三大區域合作機制,《粵港合作框架協議》,跨境大型基建項目,支持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等一大批挺港措施。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港澳單列成章,去年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期間,又代表中央政府宣布了六個方面36項政策措施,極大地消除了香港與內地經濟合作中的制度性障礙,明確了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大局中的定位,為香港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與此同時,香港也以自己特有的優勢,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2011年底,香港在內地的直接投資項目累計30多萬個,比1997年增長近一倍;內地實際使用港資累計4662億美元,比1997年增長近三倍;香港對內地的貿易依存度已超過對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總和。現在,在內地就業的港人有17萬多,在內地登記註冊的港資法人企業超過11萬家。香港製造業整體北移,不僅對內地省份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起到了助推作用,也極大地拓展了香港自身的發展空間,促進了香港經濟轉型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提升。面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香港能夠有比歐美等其他金融中心更出色的表現,這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兩地經濟進一步融合是必然趨勢。

  現在,兩地交流合作正由過去以投資、經貿為主,向經貿、文化、社會、民生合作及人才交流寬領域、全方位拓展。比如,國家科技部已在香港設立了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香港有35名專家學者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不久前在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香港就有14名科學家和7 個項目榜上有名。現在在香港高校就讀的內地學生和在內地高校學習的香港學生各有1萬多人,香港還有1萬多名跨境學童。從今年開始,內地63所院校將憑香港文憑考試成績免試招收3000多名香港學生。所有這些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都成為兩地相互促進、共創繁榮的重要平台。

  對於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香港社會總體看法正面。香港中文大學去年的多次民調顯示,當受訪者被問到「你希望下任特首強調香港與內地保持一定距離多些,或是強調與內地加強融合」時,認為應與內地加強融合的佔六成半。香港回歸以來的實踐證明,不論是經濟發展比較順暢的時候還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加強兩地交流合作都是抵禦風險、互利共贏、謀求更大發展的推動力量。這既是香港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

  第二,兩地交流合作中出現一些問題有其歷史和現實的原因,應該客觀看待。我認為,這些問題是在兩地交流合作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是各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方面,中國這麼大,各地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不一,差異是客觀存在。這種差異,不僅內地與香港之間存在,南方與北方、東部與西部、城市與鄉村之間同樣存在,更何況香港與內地有着不同的歷史境遇、文化氛圍、社會制度、法律制度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兩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不同發展階段也表現出一定的差別。如果我們把現在香港和內地的差別與改革開放前相比、與回歸前相比,就會發現這種差別已經大大縮小了。據統計,去年內地訪港旅客已達到2810萬人次,比1997年的236萬增加了11倍。如此大規模的人員往來,出現一些這樣那樣的摩擦,似可不必大驚小怪。

  第三,兩地交流合作中産生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應該以發展的辦法加以解決。對兩地交流中出現的個別現象,既要認真對待,又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不可走回頭路。內地人到香港買奶粉、買名牌、買房子,一方面拉動了香港的消費,擴大了就業,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又拉高了物價,對市民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港人有些抱怨完全可以理解。過去,香港人到深圳購置物業,也一度抬升了深圳的房價,市民也有一些反應,但現在這方面的抱怨明顯減少了。發展中的問題還要在發展過程中解決,對此,我有幾點建議。

  3月6日,中聯辦主任彭清華與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香港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香港廳合影。大公報記者 馮慧婷 攝

  一是正確看待兩地差異,尊重港人生活方式。最近發生的這些事情雖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其中一個深層原因,是部分港人在兩地合作不斷深化、聯繫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對自身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和價值觀念會否受到衝擊的憂慮。許多人一方面贊成兩地經濟融合併從中受益,一方面又擔心被同化,喪失原有價值。事實上,這種擔心回歸前就存在並且更加嚴重。小平同志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中央政府做出香港社會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的鄭重承諾,並通過基本法予以確認,舞照跳,馬照跑,股照炒,極大地解除了港人的擔憂。回歸15年的實踐證明,「一國兩制」得到成功落實,香港同胞對此有深切感受,國際社會也給予高度評價。應該説,兩地交流中發生的個別摩擦事件,並不涉及根本方針、制度和法律層面的問題,而是一個如何看待兩地差異,尊重兩地差異,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的問題。我相信,這不僅是香港市民的期望,也是內地同胞的期望。內地人去香港,與去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有什麼不一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看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實行資本主義的香港是個什麼樣子,有什麼不同。從這個角度看,保持香港自身特色是香港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是妥善處理偶發事件,理性做好疏導工作。現在內地每年有數以千萬計游客到香港觀光購物,香港人對此是真誠歡迎的。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最嚴峻的時候,香港的游客仍持續增長,市場暢旺,市民受惠。這固然得益於內地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也盡顯了香港「東方之珠」的獨特魅力。我相信,沒有人想把香港的大門關起來。前不久,由一內地小童在地鐵進食引發的爭議,借助網絡迅速放大,個別人士的言論火上澆油,蔓延成了一個被廣泛關注和捲入的公眾事件,這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這樣的事情今後難免不再發生,關鍵是要客觀看待,理性解讀,積極疏導,建設性化解,不要因小失大,因噎廢食。最近有自稱「中國公民」的深圳網友自費在香港報紙刊登一則「香港人,謝謝你」的廣告,就引起了兩地民眾的溫馨回應和廣泛共鳴。

  三是創新兩地合作機制,切實加強溝通協調。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兩地在各領域的合作機制不斷建立健全,為處理兩地交往中發生的一些矛盾和問題提供了機制保障。隨着兩地交流合作日益擴大和深化,原有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還會産生。因此,必須適應新的情況,不斷完善和創新兩地合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及時妥善處理存在的各種問題。譬如,內地「雙非」家庭孕婦到香港生子,擠佔香港公共醫療資源,引起許多香港市民不滿。這次「兩會」上,一些代表和委員也對此表達了意見,提出了建議,希望兩地聯手妥善處理。「兩會」新聞發言人就此做出積極表態,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已採取相應措施。中央有關部門還準備在「兩會」期間直接聽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我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這個問題就一定會得到有效遏制並最終妥善解決。

  習副主席在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上強調,推動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既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國兩制」的內在優勢。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兩地合作一定會繼續結出纍纍碩果,長久惠及兩地同胞。中聯辦將一如既往地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為兩地交流合作的健康持續發展做出不懈努力。

  本屆港區人大代表的任期已經進入最後一年。幾年來,各位代表以國家民族利益為己任,切實履行職責,積極參政議政,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各個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成為兩地交流的重要使者。能與各位代表在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一起共商國是,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讓我們彼此激勵,完成好任期內的各項工作,在愛國愛港的旗幟下,團結廣大香港同胞,繼續為國家的改革發展和香港的繁榮穩定做出新的貢獻。

  3月6日,香港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香港廳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會議向媒體開放。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彭清華在廣東省2012年香港新春宴會上的致辭 2012-02-06
彭清華在港島各界新春團拜會上的致辭 2012-01-31
彭清華在香港各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致辭 2011-09-02
彭清華在香港青年領袖論壇上的致辭 2011-03-26
彭清華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時的發言 2011-03-07
 
國家領導人論香港
習近平會見梁振英2013-03-18
李克強會見梁振英2013-03-18
張德江會見香港經濟民生聯盟訪京團2013-04-27
more...
 
中聯辦負責人講話
張曉明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時的發言2013-03-08
張曉明主任在中聯辦2013年新春酒會上的致辭2013-02-21
黃蘭發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會員周年大會2012-09-17
more...
 
 
視頻信息
   
 
     
   
 
     
 
專題專欄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 >>
抗震救災 >>
走進奧運 >>
關注十七大 >>
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 >>
more...
版權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地址:香港干諾道西160號 | ICP備案號:京ICP備130239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