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 介紹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

來源: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發布時間: 2022-10-24

  中共中央於2022年10月24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部長王建新,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調研室主任唐方裕,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業禮介紹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並答記者問。

  中國記協黨組書記劉思揚:

  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22日勝利閉幕。今天我們請來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介紹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主要精神。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負責同志有: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同志,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同志,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同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部長王建新同志,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調研室主任唐方裕同志,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業禮同志。

  下面,先請江金權同志作介紹。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

  各位記者朋友,我主要介紹兩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簡要介紹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一些基本情況。

  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大會通過的報告,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提出了大會主題,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闡述了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等重大問題,擘畫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和實踐路徑,就未來5年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制定了大政方針、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報告是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和全過程人民民主、集中全黨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黨中央進行了兩輪在黨內一定範圍徵求意見,徵求意見達到4700多人,並通過網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收集意見達850多萬條,集中體現了新時代黨和人民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創新成果,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智慧,順應了人民群眾期待,必將對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必將有利於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執政能力。

  下面,我再着重談一談對報告闡述的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的認識和體會。

  報告第一部分簡要總結黨的十九大以來五年工作,濃墨重彩總結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這十年,是我國發展邁上新的大台階的十年,是黨和國家事業開創嶄新局面的十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加速推進的十年。十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採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誌性成就,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是全方位、根本性、格局性的,體現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報告從16個方面總結概括了十年來的偉大變革,可謂字字千鈞、擲地有聲,全面展示了新時代偉大變革的壯闊歷程和宏偉氣象。我體會,最具標誌性意義的有6個方面:一是取得了「兩個確立」的重大政治成果。「兩個確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作出的重大政治抉擇,是新時代十年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也是取得偉大變革的根本原因,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二是中國共産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經過十年來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的錘煉,管黨治黨寬鬆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得到消除,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更加緊密,黨的面貌和氣象發生深刻變化,對於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具有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三是勝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十年來,我們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舉全國之力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未曾有過的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全體人民共同受惠的好時代,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四是維護國家安全能力顯著提高。十年來,我們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有效應對外部勢力在台灣、香港、新疆、西藏、南海等方向的挑釁破壞,以堅定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五是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十年來,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不動搖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六是我國制度優勢更加彰顯。十年來,我們以巨大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

  這些偉大變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是黨和人民一道拼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必將永載史冊、光耀千秋。

  謝謝!

  劉思揚:

  謝謝江金權同志,下面請孫業禮同志作介紹。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業禮:

  各位記者朋友們,上午好。黨的二十大報告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報告視野宏闊、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系統深刻,集中體現了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的新成果,也為我們進一步推動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提供了科學指引。

  我主要就報告中推進理論創新、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要論述作介紹,談點體會。

  二十大報告的第二部分專門論述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但我們黨並不拘泥於經典作家的具體論述,而是堅持不懈地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深刻把握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回答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取得重大創新成果,集中體現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對這一思想的主要內容作了概括,我們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豐富和發展。

  這次報告展開論述了「兩個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兩個結合」很大地深化了我們黨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規律性認識,也是我們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鍵。我重點談談對「兩個結合」的理解。

  第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我們黨一直強調並堅持的,是中共百年歷史中一條最寶貴的經驗,也是我們黨事業不斷成功的法寶。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根據中國實際創造性地探索了獨特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也在不斷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同志寫出《論十大關係》,到改革開放後我們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直到十八大以後我們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不斷變化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脫離中國實際、生搬硬套、照搬外國經驗的教條主義,使我們的事業一度遭受了嚴重的挫折,這也需要我們永遠引以為戒。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強調「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

  第二個結合,就是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百年慶祝大會上提出來的,二十大報告又作了深入闡述。這是對黨的理論的又一重大創新,開創了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新格局。實際上我們的制度、道路與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一直都體現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在理論上一直沒有明確概括過。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明確提出這個結合,意義非常重大。這是對歷史的深刻總結,是對規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對未來理論發展的正確引領,代表了中國共産黨人新的覺悟、新的認識高度,也體現了我們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強烈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這種結合是有深厚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為什麼能在各種思潮的激蕩競爭中被中國人民所選擇?這不是偶然的,很重要的是因為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高度契合性。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使馬克思主義獲得豐富的文化滋養,所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這第二個結合必將使我們黨的理論與中華民族5000多年輝煌燦爛的文明史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獲得無比充沛的思想文化資源,也必將使我們黨的理論更深地扎根於中國的土地上,扎根於億萬人民的心中。

  這次報告還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就是「六個必須堅持」: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必須堅持」深刻揭示了這一科學思想的理論品格和鮮明特質,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立場情懷、民族自信自尊、守正創新的勇氣、強烈的問題意識、全面系統的觀念和海納百川的胸懷。我們學習實踐這一思想必須牢牢把握這些基本點,始終堅持這些基本點。

  我就先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劉思揚:

  謝謝孫業禮同志,下面請穆虹同志介紹。

  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

  記者朋友們,大家好,我重點就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作一些介紹。

  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着力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學習領會報告精神,為什麼説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並強調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將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從科學發展觀到新發展理念,我們黨的發展理念隨着發展階段、發展任務的變化,不斷與時俱進、豐富創新。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更多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着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黨中央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關係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不再簡單以生産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要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因此,這次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發展質量擺在更突出的位置,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斷和戰略部署,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九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十年來,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得到鞏固提升,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增加到8.1萬元。與此同時,全社會研發投入與國內生産總值之比由2012年1.91%提高到2021年2.44%,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城鎮化率由53.1%上升到64.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2.88:1降至2.5:1,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2歲,中等收入群體逐步擴大,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衞生體系,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積極主動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這些都説明,我國發展質量正在逐步提升。

  這次二十大報告把高質量發展明確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進一步凸顯了發展質量的全局和長遠意義。同時,對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主要有:

  一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各類生産要素充分流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增強産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和合作,形成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二是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向創新要動力。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創新帶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同時,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建立多主體、多層次的創新體系。

  三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向改革要活力。用好「關鍵一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激發和保護各方面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着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推動農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五是着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區域重大戰略,使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東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六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總之,圍繞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已作出重要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把高質量發展要求切實體現到各方面工作中。

  在當前嚴峻複雜的大環境下,一些國內外朋友對中國的發展趨勢表示關切。我想這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這些既針對當前又着眼未來的戰略舉措,一定會有助於消除疑慮、增強信心。

  謝謝!

  劉思揚:

  謝謝穆虹同志,下面請陳一新同志作介紹。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

  記者朋友們大家好,我簡要談談關於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的認識和體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法治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一是從政治意義上看,這進一步宣示了我們黨矢志不渝推進法治建設的堅定決心,彰顯了我們黨不僅是敢於革命、善於建設、勇於改革的政黨,更是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建設法治的政黨,是我們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宣言。二是從理論意義上看,這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化了對中國共産黨依法執政規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規律、人類社會法治文明發展規律的認識,是我們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綱領性文獻。三是從實踐意義上看,這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新時代黨和國家工作布局,表明了將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治理方式。

  關於法治建設地位作用、總體要求和重點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作了全面闡述,我理解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強調遵循法治之「綱」,這個「綱」就是報告提出的新時代法治建設總體要求。報告闡釋了全面依法治國在全局工作中的坐標定位,明確了新時代法治建設的總體要求,這具有綱舉目張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確保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行穩致遠。

  二是強調立好法治之「規」,這個「規」就是報告提出的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我們要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的立法工作,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努力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三是強調緊扣法治之「重」,這個「重」就是報告提出的紮實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只有政府帶頭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國家才能在法治軌道上有序發展。我們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全面提高法治政府建設水平。

  四是強調凸顯法治之「要」,這個「要」就是報告提出的嚴格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規範司法權力運行,強化對司法活動的制約監督,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五是強調夯實法治之「基」,這個「基」就是報告提出的加快建設法治社會。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如何做到全體人民信仰法治、厲行法治,是一項長期基礎性工程。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發揮領導幹部示範帶頭作用,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謝謝。

  劉思揚:

  謝謝陳一新同志,下面請唐方裕同志作介紹。

  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調研室主任唐方裕:

  記者朋友們,大家好。我主要就黨的二十大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和部署,談一下認識和理解。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中國共産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是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完成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必須旗幟鮮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無論總結成就經驗、分析形勢環境、確定目標任務、提出政策舉措,都全面貫穿和充分體現了這一要求。

  報告還單列一部分,對「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分量很重的部署,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

  我理解,這部分內容的主要特點是「4個突出」。一是突出黨的自我革命。勇於自我革命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和顯著標誌,是黨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中找到的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報告充分彰顯黨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矛盾問題和風險挑戰,強調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圍繞全面推進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對黨的各方面建設提出針對性強的任務措施。二是突出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全面從嚴治黨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需要體系化推進。報告提出要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統籌布局、協同推進各項工作,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黨的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三是突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報告強調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將「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黨的建設第一項任務加以部署,彰顯了新征程上持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四是突出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這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一條重要經驗。報告要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同時要求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思想的引領作用和制度的規範作用,讓二者緊密結合、同向發力、相得益彰。

  黨的二十大綜合各方面意見,順應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願望,對黨章作出適當修改,使修改後的黨章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充分體現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充分體現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新鮮經驗,對於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重大意義。對於黨的二十大關於黨的建設的論述和部署,需要把報告和黨章修正案結合起來學習理解。

  謝謝!

  劉思揚:

  謝謝唐方裕先生,下面請王建新同志作介紹。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部長王建新: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我主要就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正風肅紀反腐談一些理解和認識。黨的二十大報告,通篇貫穿着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原則,通篇貫穿着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自覺,通篇貫穿着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政治要求。

  報告第十五部分開宗明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我們黨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是成立百年的最大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必須始終團結統一、先進純潔、成為一塊堅硬的鋼鐵。報告要求全黨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始終堅持嚴的基調,反腐敗鬥爭必須永遠吹衝鋒號。

  第一,圍繞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強化政治監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報告特別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落實。這就要求把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重大任務,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確保全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保障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戰略、重大舉措落到實處。

  第二,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報告貫徹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強化黨的自我革命制度保障,要求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增強黨內法規權威性和執行力,形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突出強調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第三,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十年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76.1萬件,黨紀政務處分68.3萬人。報告再次警示全黨:黨風問題關係執政黨的生死存亡,必須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黨員幹部要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幹實事、謀實招、求實效;必須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要抓住反覆出現的「四風」問題,抓住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特點深化整治;必須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領導幹部要嚴於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對違反黨紀問題發現即查,決不手軟、決不姑息。

  第四,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腐敗是最大的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我們黨開展史無前例的反腐敗鬥爭,十年磨一劍,實現反腐敗領導體制重塑、組織機構重塑、工作力量重塑、責任體系重塑、執紀執法機制重塑,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報告深刻指出,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産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鬥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保持高壓態勢,更加注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更加注重防止領導幹部成為利益集團和權勢團體代言人、代理人;更加注重懲治群眾身邊的「蠅貪」;更加注重健全防止腐敗滋生蔓延的體制機制,不斷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謝謝!

  劉思揚:

  謝謝王建新同志。下面進入答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們提問,提問時請先通報本人所在新聞機構。

  人民日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為什麼稱新時代十年的變革為「偉大變革」?如何理解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及其里程碑意義?謝謝。

  江金權:

  感謝記者的提問。這個問題我剛才在發布詞裏講過,新時代偉大變革是全方位、根本性、格局性的,其影響是全局性、歷史性的,所以稱之為「偉大變革」。10年來,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矛盾問題之多,正本清源、治亂祛邪任務之重,攻克堡壘、清除頑瘴痼疾難度之大,世所罕見、史所罕見,變革來之不易。

  我有這麼幾點體會:第一,偉大變革是在解決黨內突出矛盾中實現的。10年來,黨中央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着力解決落實黨的領導弱化、虛化、淡化問題,持之以恒糾治「四風」,堅決懲治腐敗,清除了黨內政治隱患,消除了黨將不黨的隱憂,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黨內政治生態煥然一新,為實現偉大變革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

  第二,偉大變革是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突出矛盾中實現的。面對經濟社會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國內外形勢變化産生的一系列新矛盾,包括一些西方國家掀起的經濟、科技「脫鉤」的濁浪,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舉措,特別是提出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既有效應對了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又為我國長期穩定發展、安全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三,偉大變革是在應對外部風險挑戰中實現的。這10年,面對國際局勢急劇變化,面對外部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打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保持戰略定力,發揚鬥爭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針鋒相對進行堅決鬥爭,有力維護了國家尊嚴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國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

  從這三個方面來看,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不是輕輕鬆鬆得來的,是在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甚至是驚濤駭浪中得來的,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堅決鬥爭的結果。

  報告作出一個論斷,就是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具有里程碑意義。我體會,可以從5個方面理解:

  一是鍛造了民族復興偉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我們黨取得了「兩個確立」這一重大政治成果,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律的第二個答案,我們黨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團結統一、更加充滿生機活力。

  二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備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三是使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新時代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四個自信」,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鬥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現在,中國人民自信自強、平視世界,創造新的歷史偉業的志氣、骨氣、底氣更加充盈。

  四是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了強大正能量。10年來,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年均30%左右,貢獻了70%的全球減貧份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讚揚,「一帶一路」等公共産品為全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所有這些對全球發展格局都産生了重大影響。

  五是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充分彰顯了這一科學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極大增強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也極大增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人民對中國模式、對社會主義運動的信心。謝謝。

  日本朝日新聞社記者:

  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我們認為是貴國未來方向的關鍵詞,它的核心意義是什麼?報告還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這是否意味着貴國有意向把自己的發展模式出口到國外?謝謝。

  孫業禮: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你能夠關注到中國式現代化這個關鍵詞,説明你對我們的報告作了很認真的研究。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但各國的現代化道路不盡相同,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標準。中國的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我們稱為「中國式現代化」。

  二十大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徵。第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十四億多人口的規模,資源環境條件約束很大,這是中國突出的國情,這也決定了中國的現代化不能照搬外國模式,發展途徑與推進方式必然有自己的特點。這麼大規模人口的現代化,其艱巨性和複雜性是前所未有的,同時其意義和影響也是前所未有的,推進這樣規模的現代化也是對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我們也感到責任很大。

  第二,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決定的,我們不能接受兩極分化的格局。我們要讓全體人民都過上好日子,都有機會憑自己的能力參與現代化進程,憑自己的貢獻分享國家發展的成果,不能把哪個群體甩出去不管。當然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更不是劫富濟貧,這裏面有一個先富後富、先富帶後富的問題;同時,共同富裕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們會堅定地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十八大以來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成功脫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第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以往一些國家的現代化一個重大弊端就是物質主義過度膨脹;強大的物質基礎、人的物質生活資料豐富當然是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如果人只追求物質享受、沒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豐富的精神生活,成為社會學家描述的那種「單向度的人」,豐富多彩的人性蛻變為單一的物質慾望,那也是人類的悲劇。這個為我們所不取,我們追求的是既物質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發展。

  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縱觀世界現代化史,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一個通病。我們之前也走過不少彎路,十八大後我們堅決遏制住了生態環境破壞的勢頭,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並融入了我們的制度、政策和文化之中。我們今後還要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第五,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我們的旗幟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這是我們制度決定的,也是我們文化決定的。走和平發展道路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我們將繼續沿着這條道路走下去,我們也希望其他國家都走和平發展道路。

  至於剛才你問到的中國是不是有意向把自己的發展模式出口到國外,我想,我們的立場和態度也是一貫的,非常明確。我們不輸入別國模式,堅決反對其他國家將自己的模式強加給中國,我們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每個國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的努力,都應該受到尊重。我們説「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這是一種對人類多樣性的主張,是不同文明、不同國家交流互鑒的態度。如果國際社會願意了解借鑒中國的經驗和做法,我們會敞開心扉,客觀介紹,同時我們也誠心誠意地了解、研究、借鑒別國的經驗。

  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支撐。在內容安排上,這與以往的黨代會報告有所不同,它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了同一個部分去講。對此大家都很關注,請問這樣的安排體現了什麼樣的戰略意圖?謝謝。

  穆虹:

  謝謝您的提問。的確,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都是黨中央提出的需要長期堅持的國家重大戰略,也都是事關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黨的歷史使命,黨中央從突出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發,將科技、教育、人才放在二十大報告第五部分進行統籌部署,集中表達。

  如您所説,過去黨代會的報告中,科技一般安排在經濟建設中,教育一般是安排在社會建設中,人才安排在黨的建設中。黨的二十大報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加強系統觀念的要求,第一次把三大戰略擺放在一起,是一個創新,有其深義。這一新的擺布,既堅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又強調了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繫,通過協同配合、系統集成,共同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這三大戰略共同服務於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一是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促進教育公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國民整體素質。二是堅持創新驅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加強基礎研究,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三是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謝謝。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

  中國一方面提倡「共同富裕」、反對「資本無序擴張」,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勢頭似乎有停止的跡象,有報道稱中國失業率特別是青年失業率高,美國不斷升級貿易和技術措施將進一步阻礙中國的發展。根據各位對二十大報告的理解,哪方面將是中國首先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更快地做大經濟蛋糕,還是確保經濟蛋糕的公平分配?在兩者都很重要的前提下,哪一個更應該被優先考慮?謝謝。

  江金權:

  謝謝這位記者先生。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應該講,共同富裕是全人類的夢想,但是要真正實現有難度。剛才你講到,是要先做大蛋糕然後再分配蛋糕,我個人理解,解決這個問題還有一個社會制度問題。資本主義制度是以資為本,它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不可能真正實現共同富裕,而社會主義制度是有條件、有可能解決這個問題的。結合你剛才提的問題,我想從五個方面回答:

  第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一方面是由中國共産黨性質宗旨決定的,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另一方面也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顯著特色。中國式現代化五個特徵,其中一個就是共同富裕,這也是我們中國共産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日子。這是黨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性質宗旨所決定的。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對這個問題作出了闡述。

  第二,共同富裕這個路怎麼走,我們一直在探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鼓勵先富帶後富,目的是要實現共同富裕。新時代10年,我們解決了近1億人口的貧困問題,在中華大地上解決了困擾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就是在推進共同富裕。所以,我們的共同富裕是實實在在地推進、在取得進展,而且通過全面脫貧,為進一步推進共同富裕奠定了一個堅實基礎,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三,促進共同富裕,必須解決好做蛋糕和分蛋糕的關係。你的提問裏面也提到這個問題,有蛋糕才能談得上分蛋糕,所以從邏輯關係上來講,應該是先做蛋糕。只有做好了蛋糕,才能把蛋糕分好。一方面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堅持高質量發展,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這個蛋糕做大做好;另一方面,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相協調相配套的制度體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規範財富積累機制,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防止兩極分化。

  第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急不得也等不得。所謂急不得,就是要立足國情,從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這個實際出發,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穩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謂等不得,就是要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創造條件,完善制度,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不是要等到發展起來後才去解決貧富差距問題,而是要在發展過程中逐步來解決,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共同富裕在不斷進步、不斷實現,不斷取得成效。

  第五,當前,我們要着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發展良好勢頭。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有效防範化解各種風險。實際上疫情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全球總體還是亮麗的。當前面臨的一些困難是在全球大背景下,比如因疫情和産業鏈、供應鏈受阻等影響,中國經濟比前幾年速度有所放緩,但總體形勢是好的,未來預期是強的,大家應該對中國的經濟有信心。要堅持就業優先、繼續壯大實體經濟,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問題,引導人們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這是當前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謝謝!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中,多次提到「基層」,可見對基層社會治理的高度重視。請問下一步對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有什麼考慮?謝謝。

  陳一新:

  謝謝法治日報記者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最前沿,是「中國之治」的根基。我們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最關鍵的就是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最大程度把矛盾風險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我體會,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要注重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打擊」上下功夫,要結合基層社會治安形勢特點,依法打擊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的違法犯罪,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堅持露頭就打,堅持打小打早,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二是在「化解」上下功夫。進一步暢通和規範人民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健全矛盾一站式、多元化解決機制,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三是在「管理」上下功夫。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管理機制,加強重點行業領域管理,及時發現處理各類風險隱患和苗頭性問題。

  四是在「服務」上下功夫。進一步推進基層公共服務均等化,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做到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

  五是在「疏導」上下功夫。進一步完善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機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嚴防個人極端案事件。

  六是在「群防」上下功夫。進一步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弘揚見義勇為精神,完善獎勵保障政策,讓見義勇為、見義眾為成為新時代社會風尚。謝謝。

  新華社記者:

  剛才也提及到,在報告的第二部分對理論創新作了「六個必須堅持」的總結,這是過去沒有過的新概括。我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具體如何去理解這「六個必須堅持」?謝謝。

  孫業禮:

  謝謝新華社記者的提問。這「六個必須堅持」非常重要,是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每一條都有深厚的內涵。比如「堅持人民至上」,這首先是一種立場和態度,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同時,也體現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對理論創新規律的集中認識。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所以我們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的理論;我們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黨的理論必然是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我們黨的主要任務就是組織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美好生活而奮鬥,這個理論只有掌握群眾、為群眾所掌握,才能變成改造世界的武器,所以我們的理論必然是為群眾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把這個道理講得很透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充分體現了這種人民性。

  再比如,「堅持自信自立」與「堅持胸懷天下」。我們堅持「四個自信「,堅持文化上的主體性,決不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同時,我們又胸懷天下、放眼世界,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做出中國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吸收人類文明創造的一切優秀成果。這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沒有自信自立這個主體性,任何一個文明、一個文化都立不起來,也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借鑒吸收好的外來文化;而只有保持文明互鑒、文化交流,保持開放包容,才能不斷增強自身的活力,不斷豐富、壯大。我們黨對這個道理有深刻認識。

  又比如「堅持問題導向」。我們黨從來就不是坐而論道的,而是起而行道、強調知行合一的,是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解決現實問題的,同時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進對規律的認識,不斷豐富發展理論。直面矛盾、應對挑戰,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辦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形成、發展的。大家知道,十年前,我們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一系列長期積累以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比如腐敗問題,經濟結構性體制性矛盾的問題,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相當的嚴重性,以至於有不少人對黨和國家的前途憂心忡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有力應對、果斷解決這些問題,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全新局面,在這個過程中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要能解決問題,要管用,這樣的理論才真正有生命力。我們黨的理論的這種特質,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性,也體現了我們黨對人民、對國家、對歷史的強烈的責任感。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看到,在二十大報告當中明確要求要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和持久戰,請問下一步會如何去部署,讓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整體策略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謝謝。

  王建新: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偉大實踐,反腐敗鬥爭是其中的關鍵一役。黨的十八大以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在中央紀委全會,也就是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當時總書記就擲地有聲地強調:「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是我們黨有力量的表現」,「要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使命擔當,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反腐敗鬥爭。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464.8萬件、處分457.3萬人,其中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幹部553人。經過堅決鬥爭,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力遏制,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形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方針方略,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反腐敗之路,中國共産黨經歷了廣泛深刻的革命性鍛造,贏得了永葆先進純潔的歷史主動。

  新時代十年,反腐敗鬥爭歷程波瀾壯闊、成就舉世矚目,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我們同腐敗的較量是一場殊死搏鬥,只能進、絕不能退,只能贏、絕不能輸。所以,我們必須堅決貫徹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保持壓倒性力量常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時發力、同向發力、綜合發力,就像黨的二十大報告所強調的,要堅決打贏反腐敗鬥爭攻堅戰持久戰。

  一是健全黨領導反腐敗鬥爭的責任體系。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鏈條,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發揮政治監督、思想教育、組織管理、作風整治、紀律執行、制度完善在防治腐敗中的重要作用,打好總體戰。

  二是以零容忍態度反腐懲惡不動搖。永遠吹衝鋒號,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堅決防止領導幹部成為利益集團和權勢團體的代言人、代理人,堅決治理政商勾連破壞政治生態和經濟發展環境問題,決不讓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變成為少數人謀利的工具。

  三是完善防止腐敗滋生蔓延的體制機制。深化標本兼治,健全管權治吏體制機制,完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抓住政策制定、決策程序、審批監管、執法司法等關鍵權力,嚴格職責權限,強化權力制約。要把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同發現問題、推動整改、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治理腐敗效能。

  四是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持續深化黨和國家監督體制改革,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力量整合、工作融合,打通各類監督貫通協調的堵點,強化對權力監督的全覆蓋和有效性。

  五是完善「一體推進」的有效載體和實踐途徑。打通「三不腐」內在聯繫,探索三者貫通融合的有效載體,使嚴厲懲治、規範權力、教育引導能夠協調聯動,更好地發揮信仰信念的引領作用,提高黨性覺悟,涵養廉潔文化,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謝謝。

  中國日報記者:

  報告提出「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這好像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首次提出,請問如何理解?謝謝。

  唐方裕: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你説得很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要求,這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是首次。我理解,這是強化管黨治黨全面系統布局、協同高效推進的一個重大舉措。

  我們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和世界上第一大政黨,黨的遠大目標和歷史使命,黨的隊伍的龐大規模和廣泛分布,黨面臨的重大風險和嚴峻挑戰,都決定只有整體地而不是局部地、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持久地而不是短暫地、高標準地而不是一般化地全面從嚴治黨,形成一個布局合理、內容科學、要素齊備、統一高效的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這樣才能把我們黨建設好。

  長期以來,伴隨着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黨的建設在探索實踐中不斷體系化推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管黨治黨上更加注重整體推進、協同發力。現在,我們在管黨治黨上有系統的理論指導,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有完善的任務布局,這主要就是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有健全的制度設計,現行有效的黨內法規有近4000部;有配套的工作抓手,包括有計劃、高質量地吸收補充黨的新鮮血液,開展黨內集中教育,進行系統化的培訓,強化黨內監督特別是對各級領導幹部的監督,加強黨建工作的考核評價,持續正風肅紀反腐等。可以説,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全面從嚴治黨體系。

  當然,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要緊扣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進一步加強謀劃和實施。我認為,有3點特別重要。

  一是要做到領域過程對象全覆蓋。也就是説,首先要在「全面」上下工夫,繼續拓展從嚴治黨的廣度和深度,使各領域相互協同、各環節緊密銜接,避免出現缺項漏項,徹底消除死角盲區,切實把所有黨員和黨組織都管好管住。

  二是教育制度監督齊發力。也就是説,要在「嚴」上持續用力,讓各項措施手段同時發力、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切實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

  三是努力做到標準質量效果共提升。也就是説,要在「治」上多謀實招,採取標本兼治、針對性更強的舉措,真抓實幹、務求實效,實現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謝謝。

  劉思揚:

  由於時間關係,最後一個提問。

  阿爾及利亞國家廣播電台記者:

  我們了解到這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這對中國來説是一個重大戰略問題。怎麼確保這一戰略得到有效實施?

  穆虹:

  您這個問題提得很好!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發展。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剛才,孫業禮先生已經部分談到了這個問題,我願意再補充一些情況。

  過去十年來,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生態環境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這是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的巨大變化之一。全國細顆粒物平均濃度降幅達34.8%,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增加到87.5%。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持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5%,主要資源産出率提升58%,可以説綠色轉型成效十分顯著。國土空間規劃進一步優化,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以共抓大保護為導向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成效,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兩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此也作出了系統部署:一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強調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三是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快重要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四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協調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既是中國人民的課題,也是全人類面臨的課題,我們會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也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謝謝!

  劉思揚:

  謝謝六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9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