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歌。70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彈指一揮間,卻如此深刻地改變了中國面貌。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經濟總量增長超170倍,工業增加值增長超970倍,城鎮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從不足100元、50元,增加到約4萬元、超1.4萬元……
過去100多天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各省區市主要負責人密集「登場」,全面介紹70年來各地的深刻變化,將一幅新中國改革發展的美好畫卷鋪展在世界面前。這種方式在我國新聞發布史上是首次。
齊心協力繪就中國發展新畫卷
位於祖國最東、最北的黑龍江,是中國版圖上每天最早迎接陽光的省份。走進晨光中的黑龍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一座座農家「標配」小樓格外醒目。「現在收入多了,住房好了,過上了幾乎和城裏人一樣的生活,實現了致富奔小康。」村民吳桂鳳説。
「70年來,黑龍江從『北大荒』變為『北大倉』;從『普遍貧窮』奔向『全面小康』;進出口總額增長873倍,貿易夥伴發展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説。
這是令世界驚嘆的中國跨越——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生産總值僅分別為257億元、146億元、127億元和84億元,到2018年底分別增至48.1萬億元、19.3萬億元、18.4萬億元和5.7萬億元,增幅少則約700倍、多則1800多倍。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大型水輪機組、大型風電機組、350公里高速動車組、高檔數控機床等先進裝備率先實現國産化,其中高檔數控機床産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一。遼寧沿海經濟帶、吉林省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黑龍江沿邊經濟帶開放步伐加快,大連金普新區、哈爾濱新區、長春新區等重點開發開放平台正在加快建設。
在西部地區,共建「一帶一路」串起了多數省區市,陜西、重慶、甘肅、新疆等進出口貿易顯著增長,昔日封閉內陸如今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開放新前沿。
這是邁向高質量的美麗畫卷——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生態環境也持續改善。「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減貧人數全國第一,貧困發生率從26.8%減少到4.3%。」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説。廣西2012年至2018年貧困發生率從18%降至3.7%。
雲南、西藏、四川、內蒙古等地生態安全屏障的作用進一步凸顯。以雲南為例,2012年到2018年,全省森林覆蓋率從50.03%提高到60.3%,90%以上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以上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在中部地區,安徽等先進製造業迅速發展。「從當年的中國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計算機,到今天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全球最薄0.12毫米觸控玻璃,創新已經成為安徽的最靚名片。」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説,近年來,安徽一直在經濟轉型升級上下功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已連續12年居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35%,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400多家。
在東部地區,依靠本身的區位優勢和改革開放的先發優勢,長期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處於引領地位。以廣東和浙江等為代表的製造業大省加快推進産業轉型升級。2018年,廣東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接近60%。浙江在役機器人7.1萬台,約2/3應用於傳統産業領域。
改革創新塑寫神州新圖景
1979年,建港填海的「開山炮」在深圳蛇口炸響。35年後的2014年,這裏成為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的組成部分。5年多來,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每年平均誕生超過3萬家企業,平均3天推出一項制度創新成果,制度創新總指數評估在全國自貿片區中排名第一。
「廣東沒有特殊的資源稟賦,也沒有可以坐享其成的發展基礎,能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靠的是制度優勢、政治優勢和改革開放的優勢。」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感嘆。
70年來,新中國舊貌換新顏,改革開放是最深刻的動因。
為了最大程度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浙江、天津、湖南、河北、山東、寧夏等地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
「浙江是創新和創業的熱土。現在平均每9個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闆。」浙江省委書記車俊説,我們堅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撬動各領域改革,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全省域全方位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全面提速自貿試驗區建設,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遼寧等老工業基地,針對國有企業經營機制不活、競爭力不強、歷史遺留問題多等問題,制定實施了三年攻堅計劃,國資國企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東北特鋼、東藥集團等一些企業,通過混改實現了扭虧為盈。
山西、內蒙古等積極轉型,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山西是煤炭大省,曾點亮過全國一半的燈。「我們主動推動煤炭産業走『減優綠』之路,並大力培育新興産業。煤炭去産能走在全國前列。」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説,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裝機佔比超過30%,能源生産和消費正朝着革命性的方向挺進。
如何以綠色發展厚植新優勢?福建省委書記於偉國説,實施全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制度、開展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推進綠色金融和用能權有償使用……福建一直在探索。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福建森林覆蓋率已達66.8%。
昔日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安徽,近年來不斷推進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盤活了農村沉睡資源。目前,全省48.1%的村參與了「三變」改革,參與改革的農戶平均每戶增收1000多元。
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堅定不移打造中國對外開放新高地。隨着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1+N」政策體系陸續出台,海南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形成商事登記「全省通辦」等42項成果。「如今海南正在加快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説。
改革開放,喚醒創新活力,疏通經濟血脈,促進産業和區域深度融合,也為中國和世界創造發展機遇。
新時代擘畫中國發展新藍圖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展望未來,新的藍圖正徐徐展開……
清晨的雪山腳下,水源清澈、綠草如茵,藏羚羊奔跑——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見證着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從這裏出發,不捨晝夜,奔流南北,支撐起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經濟總量。
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説,青海將開創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更加美好的明天,到2025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自然保護地典範,讓全世界共享「地球第三極」的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在一江一河流域,河南、江蘇、湖北、江西等沿線省區無一不在探索綠色轉型,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這五大戰略為一江一河沿線地區、三大城市群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更與「一帶一路」倡議等有機銜接,擘畫了中國經濟發展藍圖:
——使京津冀地區成為引領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北京將更好發揮作為『一核』的帶動作用,加強區域互聯互通,深化區域大氣、水污染聯防聯控聯治,深化三地産業政策銜接與園區共建。」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林克慶説。
——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經濟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
「上海將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示範區、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新片區,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應勇説。
——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廣東將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具體問題的『一事三地』『一規三地』『一策三地』,對接高標準國際投資貿易規則體系,促進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流動;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堅持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省財政計劃用10年時間分階段投入1600億元,着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馬興瑞説。
新時代,新發展。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將以更嶄新、自信的姿態闊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