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话题专题

当你跳进他们的“书适圈” 斐然的不只是文艺烟火!

时间:2024年04月29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贾潇

  “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提到这样的期望。如今,读书理念渐入人心,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书香满中国”的期望画面已愈加凝实。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中国文艺网特别邀请单雯、丁柳元等多位文艺工作者和艺术院校学生,分享他们的“书适圈”,讲述阅读给他们的工作所带来的帮助,探讨阅读对人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阅读给他们的创作带来的灵感。

  阅读与工作

  十岁学戏、十二岁登台,二十余年潜心昆曲事业,如今已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的单雯,喜欢读对自己工作有帮助的书。她告诉记者,自己在表演创作的时候,为了让人物鲜活起来,除了精进技艺,会时常读一些人物传记,尤其是张继清老师的个人传记《青出于蓝》,“我觉得很有共鸣,也非常适合青年演员去读。”

   

  在交谈中,单雯还回忆起多年前她读过一本书《合肥四姐妹》,“(那本书)里面的四个姐妹都是大家闺秀,我觉得这跟我学习的闺门旦非常贴切。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她们的生活和平时的爱好,我会有代入感地去看,(想着)如何让自己演得富有书卷气,而不只是单纯的美女。我希望演绎出来的人物都是有特色的、有底蕴的,而不是千篇一律。”

   

   

  同样喜欢看书的还有演员张颂文。张颂文曾在微博发文,“若想成为演员,定要养成能沉下心看书的习惯,还不能是几个月看完一本的习惯。一部30集的剧本几十万字,有些甚至相当几本小说的量。常常发到演员手中没几天就开拍,你要是沉不下心去看剧本,你怎么演?”读剧本,是演员的基本功。张颂文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个优秀演员,所以他一直认真阅读剧本,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并通过阅读,与角色产生深度共鸣。

  全民阅读蔚然成风,青年学生除了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外,也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即将毕业,期待能真正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中国戏曲学院20级学生范骏时常翻看各类人物传记。他告诉记者,阅读人物传记对自己的专业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中国京剧人物造型荟萃》以及各位京剧界前辈的传记,都使我受益匪浅。”中央戏剧学院21级音乐剧专业的学生镪雯则经常看《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不仅对我的表演艺术有指导作用,还能引导我对人性、情感与真实性进行思考。”镪雯的同学王喆则喜欢读心理学和哲学类的书,“心理学的书籍能让提高我的共情能力,增强心理逻辑推理能力。”王喆说。

  阅读与人生

  阅读,对人生的影响有多大?

  因口才与学识收获大量人气的新东方主播董宇辉在爆火后说过,自己能做出些成绩,全靠读书。

   

  他曾在直播中提到,读书具有治愈人生的力量。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智慧和启示,它们像父母和老师一样给予我们关爱和指导。当我们遇到困惑和挫折时,书中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感到孤独和失落时,书中的情感可以抚慰我们的心灵。因此,读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心灵的疗愈。

  同样被阅读影响人生的还有“音乐诗人”李健。曾有节目组到访他家,发现家中塞满了各种书籍。李健解释道,正是这些书,才让他走到了今天。

   

  李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越会意识到自己的匮乏。在他看来,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读一些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人生中更多的阅读,是在无形当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他更倡导非功利的阅读,建议大家读点看似“无用”的书,培养点看似“无用”的爱好,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演员丁柳元对此也有同样的看法,她表示,“在我的阅读史里,不存在说一本书可以改变人生,或者影响人生。我建议大家广泛地去阅读,从量变到质变,到一定时候,自然就会对生活、哲学、历史、美学等层面有新的理解。”

  阅读与创作

   

  采访中,丁柳元向记者介绍了自己最近在读的书——台湾作家杨照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这套丛书写史的角度与其他书不太一样,它不是从已有的文献这个角度出发,而是更多从考古发现出发,由小见大、窥斑而见全豹介绍中国历史的一套丛书。这套丛书讲历史简洁通俗,但是又比较深入准确,在好读的同时,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丁柳元表示,读历史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而李健最爱的是余华的书。李健曾在微博不遗余力地赞美余华新作《文城》,这依然是本讲述活着的小说,讲述如何让自己活下去,如何让他人活下去,如何命轻如纸却要承受生命之重地活下去。“我跟余华老师说,在阅读时我受到了震撼,甚至是惊吓,他笑着不置可否,但我没告诉他,我也被其中的温情感动不已,甚至想去查找这些虚构人物的原型。”李健的音乐作品里总是充满着文学的影子,他在演唱会上曾说过,自己的专辑《无时无刻》隐藏着很多来自于余华的启发。而历时8年创作完成的歌曲《传奇》,灵感也是源自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单雯在去年出版了《步步娇:单雯说剧谈情》一书。“这本书可以算是我的日记随笔,希望能够把我所演绎的人物和一些理解、舞台故事记录下来。这也是一本大众普及的书,希望能给想了解戏曲或者对舞台好奇的人们有一些帮助。”单雯表示,这本书不光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于昆曲女性角色的推广。

  而张颂文在2017年第3期《天涯》杂志发表的散文《在心里点灯的人》也让人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与单雯的书不同的是,张颂文这篇文章,与自己的工作无关,而是回忆了影响自己童年时代的重要人物算命先生盲佬的故事。就连童话作家郑渊洁都不吝言辞地夸赞,张颂文是被表演耽误的作家。

  聊书籍、谈工作、悟人生、汇灵感,我们得以窥见文艺工作者的“书适圈”。而在他们的“书适圈”里,斐然的不只是戏曲、剧作、音乐等文艺作品,还有因阅读而成就的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编辑:贾潇)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