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生學術徵文比賽研討交流會暨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
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澳門大學生學術徵文比賽研討交流會暨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發布時間: 2024-12-07 來源: 中新網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澳門大學生學術徵文比賽研討交流會暨頒獎典禮」12月6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本次比賽吸引海內外70余所高校的500 餘名青年學子報名。來自內地、澳門和香港30余所高校、研究機構的知名學者組成賽事評委會,對255篇投稿論文進行初篩、專家評審,最終精選出75篇獲獎論文。

  澳門大學生學術徵文比賽獲獎論文分為「法律與治理」「經濟與市場」「文化與社會」「教育與青年」「區域與城市」五個領域,分別授予「英才獎」「優秀獎」和「新苗獎」。所有獲獎論文由《澳門學刊》和商務印書館正式結集出版,製作為精美禮品書籍,限量定制1000套,向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獻禮。

  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澳門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的六位獲獎澳門學生代表,就自己的獲獎論文進行了現場分享和討論。

  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的六位獲獎澳門學生代表在現場進行研討交流。劉遠 攝

  就讀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胡元楚所撰寫的《淺析澳門民間社團發展與「一國兩制」實踐的關係》,從諸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特等獎。談起自己的創作靈感,她説:「澳門被稱為『社團社會』在我看來很有特點。所以我的研究一方面關注『一國兩制』的方針實踐對於社團發展的幫助。另一方面從社團的發展出發,反過來觀察它對於『一國兩制』實踐的促進作用。」

  「我對國際組織的研究非常感興趣。作為港澳青年,我一直在考慮我們怎麼能以自身的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學碩士研究生林倩玉撰寫的《「一國兩制」下的港澳青年:中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新機遇》,在本次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她告訴記者:「本科學習期間,我發現了中國在國際組織中人才儲備的弱勢問題。到了碩士學習階段,我開始思考,港澳青年的語言的優勢、跨文化背景成長的優勢,或許是中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一個新機遇,港澳青年可能有望成為國際組織人才的後備軍。於是我就把大家常説的『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中國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兩個問題結合起來,進行了進一步研究。」

  在清華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何文楷,所撰寫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管理模式的合憲性證成——以粵澳政府跨域協同治理為焦點》在本次比賽中獲優秀獎,他的研究主要論證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管理體制的合憲性。

  「我曾在橫琴某法律事務所參與實習工作,實踐過程中,我發現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管理體制很是特別,因為它貫徹着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

  何文楷講述了自己獲獎研究的出發點:「我不禁思考,在這樣一個粵澳共管的體制中,究竟有沒有憲法或者法律上的問題呢?於是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在何文楷看來,內地的學習生活大大增長了他的「內地視野」。他説:「我覺得法律是一個很有地域性的特色學科,如果我沒有在內地學習法律的經歷,我就沒有辦法從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跨域協同發展的實例出發,為我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研究提供參考。」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北京聯絡部部長奉希文表示,本次賽事思想站位高,規模影響大,專業權威性強,切實服務了澳門青年,並引領澳門青年胸懷「國之大者」,激發他們對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與澳門繁榮穩定的擔當感、使命感,傳承愛國愛澳傳統,以學術研究的方式踐行「一國兩制」事業,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年智慧。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北京聯絡部部長奉希文發表現場致辭。劉遠 攝

  中央民族大學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澳門大學生學術論文比賽學術評委會秘書長田飛龍在總結中表示:「通過本次澳門大學生學術徵文比賽,我看到了在新一代澳門學子身上的國家情懷。新時代的澳門青年,已經開始從澳門本地的舒適區走出來,立足於國家建設,思考中國與世界之間的文明互動關係,開始成長為愛國愛澳、民族復興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