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珠澳之力:灣區極點如何合力突圍

2021年11月26日 19:03:48 來源: 南方日報
分享到:

  “12萬澳門居民辦珠海居住證”“澳門居民可到珠海參加社保”“支持港澳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

  近日,在第十一屆珠澳合作發展論壇上,珠海正式發布《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發展60項措施》(下稱《措施》)及其實施細則,為港澳居民在珠海發展提供了一套覆蓋全面、針對性強、實用性強、可操作性強的辦事指引。

  厚厚的文本背後,凝聚着珠澳合作數十年來的創新與突破。

  然而,受制於珠澳産業合作協調機制薄弱、創新要素流動不暢、平台建設緩慢、能級量級不足等諸多壁障,珠澳合作“出圈”依舊挑戰重重。在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極點中,澳珠極點綜合實力明顯弱於港深、廣佛。

  如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帶來新機遇、新轉折。新起點上,珠澳合作如何揚長避短,走出特色“出圈”路?澳珠極點又能否成為大灣區新的增長極?

  融合之路開創發展新局

  冬日的陽光和煦明媚,循着幽靜山路登上板障山,澳門回歸紀念公園出現在眼前。沿着公園具有象徵意義的1999階石階攀至峰頂,遠眺澳門風光,拱北口岸前後樓群連成一片,難分你我。

  珠海經濟特區因澳門而生,自設立以來就擔負着服務“一國兩制”實踐、支持澳門發展的使命。

  40多年的相望相依,珠海從一個以農漁業為主的小鎮,正逐步成長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澳門也在祖國的大力支持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民生改善,鑄就今日濠江流彩、蓮花綻放的盛景。

  珠澳和鳴,共譜華章。

  時至今日,與澳門唇齒相依的珠海,正在全力搭建多層次合作新平台,推出各項優惠政策,全方位加強珠澳合作,共建優質生活圈,在維護澳門繁榮穩定、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等方面貢獻了珠海力量:

  通關條件更加便利——目前,珠澳之間設有拱北口岸、港珠澳大橋口岸、橫琴口岸、灣仔口岸、跨境工業區口岸、九洲港口岸以及青茂口岸共7個旅檢口岸,其中灣仔口岸和九洲港口岸為水路口岸,其餘5個為陸路口岸。多個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以及“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珠澳進入“秒通關”時代。

  民生服務愈加融合——增進澳門同胞的福祉,珠海在善用“兩制”之利上大膽探索創新,為澳門居民參加珠海醫保創建了暢順服務通道,讓澳門居民享受到了同城待遇。截至2021年9月底,澳門居民在珠海參保已逾4萬人,其中澳門居民參加珠海職工醫保1.22萬人,參加珠海居民醫保2.79萬人,珠澳民生融合正在畫下最大“同心圓”。

  制度銜接不斷破局——從推動建築師、律師、導游、醫師、社工等港澳專業人士跨境執業,到發布全國首部臨時仲裁規則、全國首創跨境人民幣全程電子繳稅、開創行政審批服務網上“跨境通辦”……一項項制度創新,不斷打破兩地不同制度、關稅區的限制,破除市場壁壘,推動生産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産業合作更深入——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珠海不斷利用新空間,為澳門實體經濟發展和珠澳合作預留充足空間。去年底,珠海註冊澳資企業已突破6000家,註冊資本超過193.9億美元,在珠海的澳門投資項目涉及商務服務、休閒旅遊、文化創意、科教研發等十余個産業領域,逐步走向産業協同發展。

  滄桑巨變,不變的是使命在肩、初心如一。

  珠海攜手澳門,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和推動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加快實現兩地硬聯通、軟聯通、企聯通、心聯通,全面深化珠澳兩地各領域合作,共同開創珠澳合作發展新局面,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添新動力。

  做大做強還需合力破壁

  經濟特區建立之初,澳門商人在珠海興辦了全國第一家補償貿易企業,開辦了我國首家中外合作經營旅遊企業和第一家關外免稅商場……如今談起境內外合作投資的多個第一,不少人會提到珠澳合作。

  然而,在風起雲涌的改革浪潮中,珠澳合作的諸多第一光環逐漸褪色,被後來者不斷趕超。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不斷向創新驅動轉變。儘管珠海不斷統籌規劃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持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兩地産業合作範圍仍相對狹窄,基本停留在投資設廠、外貿出口等層面,産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待提升。

  2019年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澳門—珠海定位為大灣區三大極點之一,要求珠海“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成為全省新的重要增長極”。

  然而,澳珠極點的綜合實力遠遠落後於港深、廣佛極點,珠海的城市能級量級不足是最大的短板,經濟規模、産業結構等與現代化國際化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以地緣為紐帶的珠海和澳門在科技創新上實現合作共贏,已成為新形勢下兩地協同發展的題中之義。”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韓永輝認為,“雖然珠澳兩地科技創新合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於制度安排滯後和不完善,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以及科創發展起步較晚等,珠澳兩地在深化推進産業合作上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受澳門自身産業結構限制,澳門産業經濟以博彩業等文化娛樂産業為主,相較於香港在科技、金融等領域具備的良好基礎,相對優勢不足。

  另一方面,珠海重點産業龍頭創新企業數量不多,且珠海正加快培育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設備為重點的五大千億級産業集群還處於培育期,産業規模和集群效應尚不明顯。

  此外,相較於深港在前海地區和河套地區的成功範例,珠澳兩地在高等教育合作及研究院所、孵化器、科技園等方面建設進展較為緩慢。

  “珠澳兩地産業合作擁有較好基礎,然而兩種不同制度的磨合也一定會産生‘火花’,可謂機遇和挑戰並存。”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説,在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時代大背景下,珠澳之間的制度革新、優勢互補等深層次問題,需要兩地政府、企業乃至民眾合力爭取突破。

  新興領域探尋共贏新機

  濠江兩岸,珠海和澳門交相輝映,展示出一幅生生不息的壯麗畫卷。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珠澳之間的多方面、立體化合作愈加緊密。珠澳發揮互補優勢,一步步突破制度藩籬,邁出協同創新發展新步伐。

  今年36歲的江海濤是澳門最早向內地招收的本科學生之一。他從澳門學校畢業後留澳工作,並取得了澳門居民身份。如今,江海濤獨立開發及運營的“澳覓”APP,已成為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創新型生活服務電子商務平台,被譽為澳門版的“美團”。

  而這家快速成長的澳門企業,其研發中心設立在珠海市香洲區。江海濤介紹,“澳門基本上沒有互聯網公司,也缺乏培養互聯網人才的環境。研發中心設立在珠海,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好珠海的人才優勢,另一方面能夠運用好澳門的市場優勢,這種借用兩地優勢互補的發展模式,是‘澳覓’走到今天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江海濤的創業夢借助珠海變為現實並非偶然。柳智毅認為,“利用珠海在土地資源、人力成本和政策力度等方面的相對優勢和澳門在資本、管理和市場等方面的相對優勢,珠澳雙方可以在多個新興領域實現合作共贏。”

  在柳智毅看來,珠澳兩地在基礎研究、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與産品生産方面各有千秋,資源互補性較強。“在成果轉化階段,可以充分發揮澳門科技服務業的作用,提高珠海科技成果轉化率;在科技成果産業化階段,要利用珠海等城市製造業發達的優勢,將具有市場前景的科技創新産品批量生産。”

  除發揮互補優勢外,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産業規劃部部長、研究員王福強看來,珠澳合作還應該加快“軟硬聯通”的全面推進,讓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暢通無阻。“在硬聯通方面,大橋、口岸、港口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軟聯通方面,資質互認、標準對接、規則銜接走在全國前列,要素資源流動便捷。”

  珠澳合作應該瞄準哪些具體領域?王福強建議,珠海一定要與自身的産業基礎、區位特點、規劃方向、發展趨勢相結合,高端謀劃,積極對標國家所需、澳珠所能來設計相關産業,走出自己的特色路徑。

  其次,當前正值新一輪科技革命襲來,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等新科技革命帶來的變革,將帶來舊的經濟形態、舊的産業業態和舊的發展動能的淘汰,催生出經濟增長的主陣地。澳珠極點要面向這個經濟主戰場集中發力,在擁抱數字經濟、生物經濟過程中實現自身實力的提升。(南方日報 王韶江 梁涵)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46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