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珠海構建內聯外通交通體系 攜手澳門共建大灣區澳珠極點

2021年05月05日 16:21:41 來源: 南方日報
分享到:

  燈火通明的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上,出入境客車、貨車全部實行“一站式”自助查驗,一個個跨境小包裹,從這裏運往全國各地;向南不遠的橫琴口岸,最快20秒就可完成的內地與澳門雙方邊檢查驗手續,讓不少澳門青年在珠海過上便捷的雙城生活。

  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打通都市圈核心要素流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協同發展的有力支撐。

  翻開珠三角地圖,縱橫交錯的高速路網之外,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一批重大交通工程為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互聯互通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硬聯通”的基礎上,珠海正加速與廣、深、港、澳“軟銜接”,從項目引進、人才落戶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動,建設區域重要門戶樞紐。

通達 牽手深圳融入大灣區創新圈

  沿廣澳高速一路南下,從珠海支線轉出,一片濱海風貌之中,珠海經濟特區創新發展的主陣地——珠海高新區映入眼簾。

  在珠海高新區21萬平方米的金山軟體園內,聚集着完整的金山家族——WPS金山辦公、西山居、獵豹移動以及金山雲。在唐家灣主園區,歐比特、雲洲智能、魅族科技等一批具備自主創新實力的優質科技企業紛紛涌現。

  “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華為珠海智慧視覺聯合創新中心、雲洲智能5G技術無人艇、國家級重大科學研究平台“天琴計劃”……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先後從珠海高新區涌現,猶如點點繁星,把一座位於城鄉接合部的邊緣小鎮建設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科教新城。

  創新成果背後,金山軟體園、珠海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科技園、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珠海南方軟體園等一批創新要素集聚地的建立,讓高新區加速融入國內創新圈。

  出身於珠海南方軟體園的珠海雲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4月迎來公司的11歲“生日”。創始人張雲飛沒有想到,他們幾名“80後”畢業生,不僅創立了中國第一家無人船艇企業,更構築起世界領先的無人船艇自主創新技術體系,成為無人船艇行業的龍頭。“大灣區已成為三地青年逐夢圓夢的熱土。”張雲飛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滾滾珠江之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將有着相似命運的兩座城市再度緊密連接。當前,珠海正在加快推進與深圳的國家高新區創新對接、産業鏈結、空間銜接機制,隨着兩地融合發展更加深入,産業集聚效應將大大提升珠海經濟發展的能級量級。

  坐落於珠海南方軟體園一側的珠海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是其中的先行者。該院是珠海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共同設立的新型研發機構,通過引進國際一流的科技成果、人才等資源,促進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技術轉移轉化。

  “以生物醫藥為例,珠海高新區已有産業基礎,我們要做的是把港澳地區和國際上優質項目、人才帶進高新區,共同研發、創新,推動産業發展。”珠海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陳一立介紹,經過不到4年發展,該院已經累計擁有授權專利72項,建成健康大數據公共技術平台、生物醫藥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離子液體萃取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全合成納米抗體平台等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要素流動塑造全面開放新格局。定位為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珠海,正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高新區、橫琴新區兩大創新平台建設,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支點。

聯動 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茫茫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如長龍臥波,奏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樂章。

  港珠澳大橋將珠海、澳門到香港的陸路交通時間從3小時縮短至約半小時,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港珠澳大橋開通兩年多來,經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過1955萬餘人次、出入境車輛超過235.8萬輛次。截至今年4月6日,珠海口岸出入境車輛超過46.8萬輛次,超過了去年前9個月的總量。其中貨車數量同比增長300%。

  在港珠澳大橋與珠三角環線高速交匯處,港珠澳跨境電商作業中心於去年7月正式開始營運,開創了3個“全國第一”:全國首個直通香港、澳門的跨境電商通關場站,全國首個“7×24”小時運作的跨境電商通關場站,全國首個集直通、集貨、退貨全模式的跨境電商通關場站。

  在傳統模式下,跨境電商出口需要跨地區,在兩個海關之間轉關、轉運和接受兩次查驗。而在港珠澳跨境電商作業中心,“場站即是口岸,貨物清關後,車輛即可出關離境,5分鐘入境澳門、15分鐘運抵澳門機場、35分鐘可達香港機場、55分鐘內抵運葵涌碼頭。”廣東港珠澳信息科技集團董事長林陞介紹,大橋通車前,從珠江西岸城市發出的貨物需要經深圳運到香港,與走港珠澳大橋相比,起碼要多走7個小時。

  此外,自帶倉儲功能也是港珠澳跨境電商作業中心的優勢之一,引來順豐、DHL、菜鳥、環球易購、港恒等多家行業內頭部企業競相落地開展業務。

  林陞介紹,由於跨境電商訂單相對碎片化,將零散貨物集成一車運輸,或者和其他客戶拼裝,可以降低企業成本,避免“用萬噸巨輪載一個雞蛋”的情況出現。

  “鋼鐵長龍”加速兩岸三地的貿易往來的同時,一條“數字長龍“也在加快建設中。

  “我們要在物理大橋的基礎上建設數字化大橋。”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閆禹介紹,該局圍繞大橋運維,聯合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澳門大學,根據院校的科研優勢,就不同項目開展三地的科研合作。

  “數字長龍”的研究成果,在提升港珠澳大橋的智能化運維水平,降低大橋全生命周期維養成本、延長大橋使用壽命的“剛需”之外,還將為深中通道等類似工程提供示範與經驗。

融合 澳門種子珠海落地開花

  從珠三角環線高速轉入南琴路,跨過橫琴大橋,來到與澳門大學一路之隔、相顧而立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這片多彩玻璃外墻的建築群,正成為粵澳深度合作的一抹亮色。

  這片産業沃土書寫着無數激動人心的追夢故事——

  澳門青年周運賢帶着一個名為“跨境説”的項目入駐創業谷,短短幾年時間已發展成為電商領域的“網紅”企業,年盈利超千萬元;

  澳門大學博士陳天藍和董鋮“跨過一條街”創業,由他們創立的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核酸檢測儀器的集成化、自動化和小型化發展提供了創新方案;

  澳門青年江海濤創立的澳門版的“美團”,逐步成長為澳門最大的外賣配送服務平台……

  如今,周運賢用親身經歷書寫着“雙城記”:早上9時開車從澳門家中出發,跨越珠澳兩地的口岸,到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上班,晚上9時許再開車返回澳門。

  “剛開始創業時,被橫琴良好的區位優勢與營商環境所打動。”周運賢介紹,橫琴作為離澳門最近的地方,硬體環境也非常好,同時對跨境電商也有許多政策支持,非常符合公司的發展。

  這家初創只有13人的團隊,數年內就擴張成擁有100多名員工、橫跨琴澳兩地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讓初創企業從“育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的,不僅是政策、産業配套,橫琴新區經過11年開發建設,城市建設初具規模,對澳通關“硬聯通”和規則“軟銜接”水平大幅提升,成功跨過“起步打基礎”階段,邁入“發展聚人氣”新階段,極大改善了促進澳門産業多元的條件。

  圍繞推進兩地規則制度銜接和生産要素便捷流動,橫琴新區推出一系列跨境創新舉措:開通跨境通勤專線,累計接送澳資企業員工和澳門居民近12萬人次;實現內地與港澳個人身份識別互認,推出澳門單牌車、涉稅費業務等237項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線上跨境通辦;首創商事登記與公證合作機制,實現澳資企業公證認證與商事登記“一門受理,一門辦結”……

  “人不在橫琴,稅已經交了。”這是琴澳兩地辦公企業的真實寫照。珠海橫琴跨境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周運賢對此深有體會,“在澳門交橫琴稅多年前就已經實現,節省了公司大量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澳門種子,橫琴落地開花。截至今年4月,橫琴累計註冊澳資企業突破4000家,較2018年10月的1284家增長211%,為全面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珠海交通路網建設成就

  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珠海的世界級地標。

  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開通讓珠海從“交通末梢”轉變為全國唯一與港澳路橋相連的城市,大大縮短了香港、澳門與珠海的通行距離,讓珠江兩岸經濟聯繫更加緊密,極大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融合與發展。未來,隨着黃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車,還將形成“香港—珠海—江門—粵西”大通道,把珠江口的核心影響力向粵西乃至海南延伸,推動珠海發展邁上一個新台階。

  珠海港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和全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

  截至2019年末,珠海港已有泊位168個,其中生産性泊位160個、非生産性泊位8個,萬噸級以上生産性泊位29個,設計年通過能力1.66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268萬標箱。目前,珠海港已形成以西部的高欄港區為主體、東部的萬山以及九洲、香洲、唐家、洪灣、鬥門“一港七區”共同發展的發展格局,逐步成為輻射西江及西南地區的重要出海門戶。

  當前,珠海正打造珠江口西岸綜合交通新樞紐。

  隨着深珠通道進入研究規劃實質階段,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珠海至肇慶高鐵(珠海至江門段)等重大工程已提上日程,珠海將加快融入國家高鐵網絡。同時,珠海還將完善內聯外拓的高快速路網,並打造區域性航空航運樞紐。

從産業共融到全面共建 珠澳合作邁向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

  在碧波蕩漾的濠江兩岸,澳門與珠海橫琴新區毗鄰而居,在歷史的歲月中攜手共進、共同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16日,實有澳資企業4030家,佔橫琴全區外資企業總數的62.97%,澳企已成為橫琴外資企業的絕對主力。

  澳資企業紛紛入駐,成為粵澳合作走向縱深的注腳。雙方合作層次由單純的項目合作,轉向産業協同發展、規則體系系統銜接的全面深度合作,合作共贏成為粵澳融合發展的新旋律。

  4.8萬人次澳門居民橫琴就醫

  4月18日,珠海市人民醫院橫琴醫院(下稱“橫琴醫院”)內的疫苗接種點,市民早早就開始排隊,澳門居民范先生也在隊伍中。

  幾天前,珠海啟動港澳人士疫苗接種工作,持有港澳居民居住證或廣東省醫保參保憑證的港澳人士,可免費接種疫苗;在珠海各類學校工作和學習的港澳籍師生,可參加學校組織的免費接種疫苗。

  得知消息後,澳門居民范先生趁周末來到橫琴醫院接種疫苗,“雖然在澳門工作,但早就搬來橫琴生活,又辦了珠海的醫保卡,所以就選擇在這邊打疫苗。”

  與范先生類似,近年來,隨着橫琴自貿片區的建設加速,越來越多的澳門居民跨過濠江,來到橫琴工作、生活。

  為了讓更多的澳門企業和居民有收穫感,橫琴推動琴澳合作從經濟領域向社會民生領域拓展,為澳門居民到橫琴生活提供便利。

  自2019年12月正式投入運營以來,橫琴醫院(含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累計服務澳門居民逾4.8萬人次,平均每4名就醫者中就有1名是澳門居民。

  “作為橫琴首家三甲醫院,橫琴醫院積極先行先試,推動珠澳醫療服務深入融合。”橫琴醫院副院長忻勇傑介紹,橫琴醫院與澳門鏡湖醫院、澳門科大醫院合作,建立兩地專家互聘機制,兩地專家團隊線上線下實時互動,並定期在橫琴醫院為港澳患者提供診療手術服務。

  此外,該院還與53名澳門醫生簽署了合作協議,幫助他們通過備案制的形式辦理在橫琴執業。“琴澳兩地醫療各有特色、各有優勢,我們希望借助這個平台加強人才交流互動,為珠澳兩地居民健康服務。”忻勇傑説。

  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對澳提供算力服務

  算法、數據和算力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進步和産業發展的“三駕馬車”。對人工智能來説,數據是“生産資料”,算法是“靈魂”,而算力是“第一推動力”。

  116億億次每秒!這是目前國內最快的算力。鮮為人知的是,這一算力出自珠海——由橫琴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計算所合作建設的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作為國內最快的計算中心,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一舉填補了珠江口西岸、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人工智能重大基礎設施的空白。

  去年11月,由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院士核心團隊完成的“新型冠狀病毒各地疫情科學預測系統(公測版)”正式上線。其背後,就是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在為該項目提供算力支持,滿足其研發和運行的智能算力需求。

  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的背後,是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一盤大棋。

  去年底,以該中心為硬體支持,“粵澳先進智能計算聯合實驗室”成功獲批立項,成為首家獲批成立的琴澳聯合實驗室,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智能計算領域聯合實驗室。

  粵澳先進智能計算聯合實驗室分粵方實驗室和澳方實驗室,將圍繞産業需求,開展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攻關、項目孵化,以産學研合作促創新,打造粵澳高水平科研合作載體,並助力建設先進智能産業生態圈。

  近年來,粵澳兩地的科技創新合作,越來越扎實且深入。事實上,在聯合實驗室獲批之前,澳門大學就已經與橫琴合作,在澳門建立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的分中心。

  “澳門産業要走出多元化的瓶頸,必須要有實質性的變革,真正以現代産業技術為依託。實驗室可以成為刺激澳門中小企業轉型的一個平台。”澳門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系主任鞏志國介紹説,目前正在對橫琴先進智能計算中心進行普及推廣,希望能為更多澳門機構和企業提供算力服務。(南方日報 王韶江 何康傑)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4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