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用腳步丈量澳門的土地

2021年04月26日 22:40:42 來源: 新華社
分享到:

  澳門特區中小學在素質教育課方面有何探索?取得哪些有益經驗?春暖花開之際,記者走進澳門教業中學體驗“研學毅行”課程:同學們單日徒步15公里,用“毅力”加持“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邊走邊學”研究澳門的環境、人文歷史、産業經濟,更深刻地感受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的繁榮、穩定。

  教業中學是澳門知名愛國愛澳學校。教業中學校長賀誠説,“研學毅行”是“行走中的課程”,“希望同學們能用雙腳丈量生活的土地,收集學習研究所需的課題素材,促進學習力、研究力、行動力、意志力等優秀素質的提升”。

  隨着賀誠鳴鼓三聲,160 餘名初三至高三學生分成26個小組出發,展開歷史文化、經濟民生、風景名勝、民風民俗、建築設施等10個課題的研究。行程由路環譚公廟起步,途經氹仔消防局前地、媽閣廟前地、大三巴等地返回學校,歷時約5小時。

3月27日,澳門教業中學學生在路環譚公廟前自拍。新華社 張金加 攝

  “疫情對生意影響大嗎?”“有沒有加入特區政府的消費卡計劃?加入後營業額有沒有上升?”……在路環的乾貨海味老店“英利魚欄”,高三學生黃梓桐和同學們將老闆團團圍住。

  “研學毅行”課程重點突出CAS(創新、行動、服務)三大元素,致力引導學生“走進學校,學好本領;走出學校,服務社會”。整個過程分為“調查、準備、行動、反思、展示”五個階段,將歷時數月。

  “我們這次調研的主題是澳門老字號,探究澳門老字號産業過去幾十年間的發展、創新及疫情對其影響,了解澳門的歷史文化底蘊。”黃梓桐説,調查發現疫情雖對澳門旅遊業衝擊巨大,但特區政府“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的經濟援助措施及時有力,給旅遊業的復蘇帶來希望。

  澳門依山傍海,中西文化交匯。“行走”中,各組同學穿梭於老街舊區間,跨越山海大橋,通過實地考察、照相取景、訪談交流等多種方式搜集相關素材,或用儀器測量路環、氹仔、澳門半島三個區域空氣質量,或詢問特色老店創業之道,或向游客徵詢對澳門交通和服務的意見,或搜錄澳門街道名稱並探究其因由。

3月27日,澳門教業中學學生在路環荔枝碗村的一家餐廳與顧客聊天。新華社 張金加 攝

  初三學生蔡睿琳説,這種結伴行走調研的方式新穎獨特,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加深了解了澳門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希望學校能多舉辦類似的活動。

  在這次“研學毅行”優秀課題匯報答辯會上,10組學生展示了設計成果。《澳門住宅區環境質量狀況研究》《路環村落的現狀與規劃》獲得金獎,《澳門官也街特色老店文化傳承》等3個課題獲銀獎,《澳門水域資源的利用和開發》等5個課題獲銅獎。

  校方介紹,“研學毅行”課程要求學生將學校所學知識應用於現實。如《路環村落的現狀與規劃》,通過實地考察,剖析了路環荔枝碗村落的生活環境問題及其成因,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文化保育改善方案;而《疫情後半段澳門旅遊業調查報告》中,項目組走訪了商戶、居民和游客,促使學生關注社會民生和特區發展,激發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服務意識。

  “我們把‘研學’和‘毅行’結合起來,同時將澳門特區與祖國的歷史、澳門特區參與國家的發展等認知聯結起來,培養‘愛國者治澳’的教育力量。”賀誠説,“使命如此,我們作為老師的責任如此。”(新華社 李寒芳 王愛華)

0100900300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129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