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謀建粵澳深合區:珠海可為澳門做什麼?

2020年12月03日 18:29:02 來源: 南方日報
分享到:

  幾天前,備受矚目的澳交所傳來新進展。國家發改委在就全國政協提案答覆的函稱,研究探索在橫琴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對落實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相關任務具有積極意義,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參與相關工作。

  被譽為澳門版“納斯達克”的澳交所傳來新動向,這為珠澳合作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珠海經濟特區因澳門而生,橫琴新區因澳門而興,自設立以來就擔負着服務‘一國兩制’和服務澳門的使命。”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永航如是表示。

  在多年攜手的基礎上,珠澳合作正駛入快車道,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深合區”)蓄勢待發。但與此同時,隨着合作進入深水區,需要破解的難題也愈發凸顯。

  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開局的交匯點上,謀建深合區,“深”的秘訣在哪?秉持“據澳門所需,傾珠海所能”,珠海可為澳門産業多元化做些什麼?

圖片來源:南方PLUS

  開創新局:深合區將帶來什麼

  珠江口以西,珠海與澳門毗鄰而居,時間的車輪記錄着兩地攜手發展的印記。

  2000年,珠澳共建的蓮花大橋通車,閉塞已久的橫琴島敞開懷抱。2003年,全國第一個跨境工業區——珠澳跨境工業區經國務院批准開建。2009年,《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出台,橫琴新區啟動開發建設。

  近年來,在珠澳兩地先行先試的探索中,一系列跨境創新舉措落地,路相連、關相通,合作機制屢屢突破,産業項目“全面開花”。

  珠澳情緣何以歷久彌堅?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認為,血脈聯繫是不可忽視的先天基因。“相比深港合作是‘雙城’,珠澳合作則是‘連城’,珠澳雖然有着不同的城市系統、地方運行體制和法律文化習慣,卻彼此深度鏈結和溝通,擁有連體嬰兒般的血脈聯繫。”

  在此基礎上,經濟互補性讓珠澳兩地真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旅遊博彩業為主的澳門經濟,産業結構單一,兼有土地面積狹小的限制,産業擴展的空間有限;而面積較大、開發較少的橫琴島背靠珠江西岸和內地市場,為澳門産業多元發展提供了承接空間,資源優化配置後迸發了強大的發展動能。”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分析稱。

  時至今日,新的機遇再度來臨。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爐,明確提出“發揮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專門指出“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橫琴口岸綜合服務片區。圖片來源:南方PLUS

  謀建深合區意味着什麼?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認為,從現狀來看,珠澳合作已經打下堅實基礎,但在打基礎的過程中也碰到不少問題,而建設深合區就是要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概念一出,粵澳深度合作區便迅速成為熱門話題,在大灣區內引發熱議。

  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看來,一方面,深合區呼應了珠澳合作逐漸由淺層邁向縱深的現實;另一方面,隨着珠澳合作進入深水區,不僅合作難度增大,面臨的問題也可能更複雜,愈加考驗改革者的智慧。

  深合區能帶來什麼?梁海明期待,區域融合進入發展攻堅期,一些澳門與內地制度的屏障和壁壘,或可通過深合區找到突破口。

  傾其所能:澳門的希冀是什麼

  今年是落實“珠澳合作開發橫琴”要求的開局之年。一個共識是,珠海將“據澳門所需,傾珠海所能”,舉全市之力支持澳門産業適度多元發展。

  澳門的希冀是什麼?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柳智毅認為,澳門當前最需要的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空間和資源,以擺脫一直以來的掣肘。他分析,澳門陸地面積32.9平方公里,不到香港的3%,儘管多年填海造陸,依然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蓬勃需要,空間拓展是發展的前提。

  其二是産業適度多元。澳門近日發布的《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到,産業結構單一仍然是困擾澳門發展的重要問題,疫情衝擊下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更顯艱難。報告顯示,澳門社會已經深切感受並深刻認識到“一業獨大”帶來的巨大風險,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澳門未來的必由之路。澳門迫切需要深入探索和開拓經濟適度多元的路子,時不我待。

  其三是廣闊市場。“澳門有4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每年産出大量科創成果,但缺乏市場載體,僅靠澳門60多萬人口規模沒辦法轉化,肯定要到珠海、到大灣區、到全國。”柳智毅從創新産業的角度舉例説。

以橋為紐帶,橫琴澳門更為親近了。黃昆震攝 來源:南方PLUS

  當前,圍繞澳門所需,珠海也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和努力。

  針對澳門生産生活空間不足的問題,為保障涉澳項目在橫琴全島的用地需求,橫琴土地出讓交由市政府統籌,並暫緩非澳項目用地審批。今年4月,橫琴新區19萬平方米用地正式出讓澳門,用於建設“澳門新街坊”項目。

  産業轉型方面,珠海提出,聚焦科技創新、特色金融、醫療健康、跨境商貿、文旅會展、專業服務六大産業,着力謀劃更多促進澳門産業多元發展的新路子。“雖然六大産業的提法與澳門有些不同,但大方向是吻合的,也適合澳門。”柳智毅評價道。

  市場拓展方面,近兩年,澳門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相繼在橫琴設立分部,力爭將學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和珠海産業轉型升級。就在幾天前,澳門科技大學與珠海市政府簽約,確定將在珠海高新區建設珠海校區。

  從發展現狀來看,上述六大産業均已邁開發展的步子,但由於原基礎薄弱,大多數項目處於建設期,尚未形成産業集群和規模效應。與此同時,有專家指出,産業特點不清晰、創新性産業規模不大、人氣不旺,生産和生活沒有形成良性互動,是珠海橫琴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橫琴應抓住關鍵,重點發力,同時積極布局未來産業。”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産業規劃部部長王福強建議。

  叩問未來:“深”的秘訣在哪

  加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深”無疑是個關鍵詞。如何在“深”字上下功夫,變粵澳合作的“加法”為共贏的“乘法”?

  “這個‘深’可能在制度層面,也可能在具體游戲規則制定上,但無論如何,最後都要落到營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生活上。”丁力説。梁海明則認為,深合區要發展,離不開法制保障和人才聚集,“深”應該體現在法制運用,體現在人才吸引上。

  在國家發改委的公開發文中,建設粵澳深度合作區,包括構建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的體制機制,優化“分線管理”政策,探索在民商事法律適用、貿易等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打造與國際規則高度銜接的營商環境等。

從加林山遠眺琴澳。張灝 攝 來源:南方PLUS

  按照決策部署,珠海將從建立新體制、打造新環境、發展新産業、建設新都市、締造新生活“五個新”上入手,與澳門共同推動粵澳深度合作區落地建設。

  深合區蓄勢待發,優化“分線管理”和離島免稅是備受關注的焦點。

  在2011年《國務院關於橫琴開發有關政策的批復》中提到,“創新通關制度和措施,將橫琴與澳門之間的口岸設定為‘一線’管理,橫琴與內地之間設定為‘二線’管理,按照‘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原則實施分線管理。”作為兩地規則銜接的一大突破,分線管理的初衷是打破壁壘,實現珠澳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技術流的跨境自由高效便捷流動。

  但必須承認的是,由於部分領域制度壁壘的存在,具有創造性意義的分線管理政策尚未達到預期效果。截至2019年底,橫琴僅有4家企業累計享受了4000萬元的免稅額度。“目前,該政策僅對進入橫琴的生産性貨物實行免稅或保稅,而澳門和橫琴都是以服務業為主的地區,政策供給與發展需求出現錯位。”橫琴新區發展改革局副局長王彥坦言。

  優化分線管理的必要性顯而易見,這也是珠澳目前正極力突破的一道關。

  今年5月,劉藝良等10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實施深度放開“一線”、嚴格管住“二線”的管理模式——放開“一線”,各類貨物及行李物品以免稅或保稅方式進入深合區,並在區內自由流轉;嚴管“二線”,從內地進出深合區的貨物統一按規定辦理報關手續,行李物品接受電子監控、隨機抽查。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早在2009年橫琴新區剛剛成立時,類似設想就已被提出。“當時,橫琴居住人口不多,對外通道只有橫琴大橋,橫琴幾乎是座獨立的島,人員貨物管理相對簡單。但出於多方面考慮,擔心嚴管‘二線’對長隆項目或是內地進入橫琴的人流産生不利影響,遂決定不往後退。”該人士表示,如今,隨着入出橫琴通道漸多,風險增大,嚴管“二線”對監管部門而言難度相當大,但仍需努力推動。

  “備受消費人群關注的離島免稅,目前須待政策東風,但在操作層面上更易實現。”上述人士稱,橫琴旅遊項目眾多,如若實施離島免稅,在購物上給予一定的免稅額度,將有利於刺激消費,積聚人氣帶動周邊産業。“只要中央將這一政策賦予橫琴,海關制定具體監管方案即可,在海南能管,在橫琴也一樣可以管。”

  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珠海已錨定未來的方向:到2025年,以橫琴為主平台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到2035年,粵澳融合發展新都市基本建成。

  邁向深合區,最美的風景,在下一程。(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