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珠海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 | 昔日漁村煥新,成灣區跨境合作先行者

2020年08月26日 17:31:15 來源: 南方日報
分享到:

  8月18日15時許,伴隨着首位出境旅客劉永健邁過跨境關口的腳步,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正式開通,“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模式在這個珠澳新口岸正式生效。這是粵澳合作邁開新步伐的生動寫照,是“一國兩制”擲地有聲的落地實踐,也是珠海經濟特區探路先行的又一創舉。

  1978年,改革開放大幕初啟。1980年,經濟特區橫空出世。站在時代最前沿的珠海,由此開啟了一段載入史冊的燃情歲月。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客戶端

  40年來,珠海大膽地闖、大膽地試,成功走出了一條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突圍的改革之路、一條從落後封閉到全方位對外合作的開放之路、一條從傳統農業社會邁向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之路。昔日小漁村,早已煥新。

  如今,肩負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珠海將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探路尖兵,譜寫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特別是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為“一國兩制”偉大事業和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新貢獻。

  改革樣本——特區經驗轟動全國

7月26日,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海面滑行。 新華社 李紫恒 攝

  擊水三千里,穿雲破霧來。上月底,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成功實現海上首飛。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珠海造”大國重器馭風入海、踏浪騰空。

  “飛天入海”,這是珠海科技創新蓬勃發展的生動注腳,也是珠海經濟特區敢為人先的精神傳承。

  1992年,珠海經濟特區在全國開“百萬科技重獎”先河,猶如一聲驚雷,轟動海內外。一石激起千層浪,史無前例的改革創舉引來全國各地學習、效仿,珠海迅速成為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的聚焦點。

  40年風雲激蕩,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珠海創下了一個又一個全國“第一”。

香洲毛紡廠車間。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客戶端

  開辦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香洲毛紡廠,開辦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酒店——石景山酒店,率先探索對外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創立全國第一個跨境園區——珠澳跨境工業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澳珠極點上的跨境合作先行者;

  首創土地管理“五個統一”的珠海模式,探索以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詮釋特區作為改革開放“重要窗口”“排頭兵”和“試驗田”的使命擔當。

  特區創舉轟動全國、改革樣本引領時代。

  回看珠海經濟特區初創時的無數“第一”,既是改革開放賦予的時代機遇,更是珠海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敢於“殺出一條血路”的歷史印記。

  四十載芳華不惑,特區精神始終綿延傳承。

  從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基本框架,到堅持以人為本,在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城鄉統籌發展等領域先行先試,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推出自貿區、國資國企、跨境金融、商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舉措,春天的故事在珠海續寫。

高樓林立的橫琴島,攝於2020年。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客戶端

  珠海橫琴,改革開放新地標。如今,橫琴自貿片區已累計落地制度創新成果440多項,3個創新案例榮獲“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12項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33項入選廣東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

  隨着橫琴新口岸的啟用、新通關模式的生效,珠海在推進“一國兩制”偉大構想中再次探路創新,為維護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奮進之路——40年經濟增長超1700倍

  大江大海交匯之地,從來就是孕育繁榮的沃土。

七十年代的香洲。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客戶端

  40年前,珠海只是一個貧窮落後的邊境農業縣,地區生産總值只有2億多元,人口只有36萬,財稅2000多萬元,默默無聞、躊躇滿志。

  特區發展的上半場,珠海沒有走一條拼環境、拼資源、拼速度的傳統發展道路,以此為表徵的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協調共進,是過去40年珠海發展的路徑選擇,亦是代表創新、代表環境、代表未來的價值追求。

  經濟建設高歌猛進——

  經過40年的努力,珠海在幾乎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實現經濟跨越式增長,經濟規模增長超過1700倍,2019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3435.89億元、位列全省第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超過1400倍,2019年達到344.49億元;2019年常住人口達到202.37萬人、近兩年新增人口增幅連續位居全省首位。

  科技創新實力增強——

  中德(珠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等加快建設;澳門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落戶橫琴;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203家、全省排第6位,全社會研發經費佔GDP比重達到2.86%,在全省僅次於深圳。

  開放基因引領發展——

  發揮毗鄰港澳優勢,珠海率先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外貿進出口總額從1979年1453萬美元增長到2019年410.72億美元,累計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達975億元,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0248個,42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珠海設立了74個外商投資企業。

  城市特色加快凸顯——

  珠海市域建設範圍從最初的6.81平方公里經濟特區到2019年的425平方公里;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初步形成,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一周年累計往來旅客總數2443.45萬人次,車輛153.72萬車次;高鐵通達城市達64個,珠海機場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萬人次。

  民生幸福持續增強——

宜居宜業宜游的香洲城區。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客戶端

  珠海在全國率先實施中小學12年免費教育,率先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制度;2019年,珠海民生總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超過7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萬元;目前共建成城市公園708個,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1.23㎡,位居全省前列;多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如果説,改革開放寫下了中國現代史上最壯麗的史詩,那麼包括珠海在內的經濟特區的成功就是最生動的篇章。

  時代使命——做新時代全能型冠軍城市

  “作為首批經濟特區之一,經過40年發展,珠海從一個落後的邊境農業縣建設成為一座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成為珠三角地區發展空間最廣、發展環境最好、發展政策最優的城市之一。”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永航認為,當前的珠海,迎來的重大機遇前所未有,所處的戰略地位前所未有,肩負的使命責任也前所未有。

  回望特區來時路,珠海曾輝煌燃情;邁向未來新征程,珠海正整裝待發。

  新地位、新定位、新使命,迎接下一個40年,珠海將不忘特區初心,以“歸零”“重啟”的心態,再燃改革激情,以“特、大、高、多”四大戰略任務,展現特區新擔當新作為新風采。

  “特”,繼續先行先試、敢闖敢試,創造更多的新鮮經驗,把珠海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出水平;

  “大”,提高經濟體量,提升城市能級,計劃到2025年珠海的常住人口超過300萬、GDP超過6000億元;到2035年常住人口超過500萬、GDP向2萬億元邁進;

  “高”,按照新發展理念,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把創新作為城市的主導戰略,注重城市的協調發展,保持“綠色”這張城市名片,做一個新時代的全能型冠軍城市;

  “多”,謀劃粵澳深度合作區,用橫琴的空間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在稅制、互聯網等領域積極營造與澳門趨同的政策環境。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客戶端

  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為“一國兩制”偉大事業和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新貢獻,也是新時代珠海的政治使命。珠海已拿出舉全市之力的決心與信心,以深化珠澳合作為主軸線,牽引帶動新時代珠海改革發展全局。

  ——突出規劃引領,探索建立珠澳兩地共建大灣區澳珠極點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重大政策共同落實、重大創新共同謀劃、重大項目共同推動的互利共贏格局;

  ——建設粵澳深度合作區,探索與澳門規則銜接和聯通貫通融通,在橫琴構建珠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的體制機制,打造與國際規則高度銜接的營商環境;

  ——探索建設粵澳融合發展新都市,“利用新空間、建設新都市、發展新經濟、締造新生活”;

  ——堅持産業協同發展,高標準推進粵澳合作産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等重大載體建設。

  立足新起點,聚焦新目標,奮進新征程。郭永航表示,珠海將牢記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意圖,緊密攜手深圳,搶抓“雙區”驅動重大機遇,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續寫新時代嶄新篇章。(南方日報 梁涵 吳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