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寸土之地倍加珍惜:澳門的濕地保育和候鳥遷徙

2019年09月26日 14:48:24 來源: 新華社
分享到:

  與珠海橫琴島隔水相望的澳門氹仔蓮花大橋附近,有一片綿延幾公里的紅樹林,隱約可見白色的水鳥。在周圍林立的酒店和高樓之間,這片翠綠顯得尤為珍貴。

  這裏是澳門的路氹城生態保護區,佔地約55公頃。濕地與森林、海洋並列全球三大重要生態系統,亦被譽為“地球之腎”,還是鳥類的重要棲息地,這些生態元素匯聚小城澳門殊為難得。澳門的城中濕地雖然袖珍,但為保持本地生態平衡發揮了重要作用。

  澳門土地面積只有30多平方公里,卻容納了超過65萬人口,每年迎接3500多萬人次游客。在這樣一個人口稠密、游客如潮、寸土寸金的小城,特區政府和居民對待生態環境卻一絲不茍,倍加珍惜。

  據澳門市政署工作人員介紹,市政署管轄的綠地面積為7.07平方公里,佔澳門陸地面積五分之一以上。全澳門共有20多個城區公園或花園,4個郊野公園,3個自然濕地生態區,為多種魚類、底棲動物、昆蟲以及鳥類提供自然空間。

  澳門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珠江口西岸、中國大陸與南海的水陸交接處,為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候鳥提供了寶貴的停歇地和越冬地,擁有豐富的鳥類資源,是一個絕佳的賞鳥勝地。

  澳門市政署幾乎每月一次到澳門的濕地、公園、灘塗、山野調查點進行勘察,了解澳門野生鳥類資源的變化情況,以便更好地保護澳門野生鳥類及自然生態。市政署還在澳門山林合適地區種植不同的果源及蜜源植物,在路氹城生態保護區種植紅樹等,為鳥類提供棲息和覓食場所,提高澳門鳥類資源的豐富度。

  澳門市政署提供的調查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共有174種鳥類在澳門覓食、棲息,其中包括列入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名錄的黑臉琵鷺、黃嘴白鷺、岩鷺、白琵鷺等。

  澳門眾多的鳥類中,約一半是候鳥,不僅有種類數量豐富的冬候鳥,也有僅停留幾週甚至幾天的過境遷徙鳥,還有少量夏天才能看到的夏候鳥。這些候鳥遷徙過程中在澳門停歇補充食物,體力恢復或天氣轉晴後再繼續南遷或北返。

  為人所熟知的“明星”當屬世界瀕危級別的黑臉琵鷺,它們每年均會到澳門過冬,路氹城生態保護區就是觀察這種全球數量僅2000多只的珍稀鳥種的理想場所。

  澳門的濕地和候鳥越冬地緊貼居民區和游客眾多的路氹城。為減少稠密人口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壓力,澳門特區政府加強了生活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在澳門半島、路環和氹仔設置了350多個分類垃圾箱和70多個玻璃瓶回收站,方便居民和游客使用。

  特區政府對路氹城生態保護區採取半封閉的管理,對居民和游客定期開放,還尤其注重對居民和游客宣傳生態保護,每年舉辦綠化周,贈送綠植入戶,定期舉辦專題植物展覽、生態保護區參觀、親子自然課堂等,讓小朋友們觀察鳥類在路氹城濕地活動的情況。

  路氹城生態保護區每年舉辦親子自然課堂,市民報名十分踴躍,名額搶手。通過有趣的講解、經驗分享,實地觀察,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珍奇的濕地世界,近距離觀賞在濕地生活的鳥類,學習觀察鳥類的基本技巧、如何與鳥類和平相處等,增加對鳥類生態的認識。

  澳門的環保部門還通過與大灣區城市合作,分享自己的環保經驗。在路氹城生態保護區,澳門市政署與中山大學合作開發的紅樹林整株移植法獲國家專利,加速了紅樹林的擴散生長速度,對整個珠江口的生態保護都有借鑒意義。(新華社 王晨曦 郭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