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中國抗戰勝利的世界意義值得永遠銘記

2015年08月31日 16:11:25 來源: 新華網
分享到:

   

    8月29日,游客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即將到來,北京市盧溝橋、宛平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迎來大批游客參觀游覽,人們在觀看戰爭舊址和戰爭展品中銘記這段歷史,緬懷先烈。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邵進 陳靜)2015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

  70年後,正義與勝利的光芒依舊燦爛奪目。

  70年前的9月3日,毛澤東同志筆力遒勁的題詞:“慶祝抗日勝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刊登在重慶出版的《新華日報》醒目位置上。

  那天,重慶和延安,激情與歡樂相伴。

  此前一天,中國代表與同盟國代表一道在日本受降書上莊嚴簽字。

  70年後,戰勝日本法西斯的喜悅化作深深的緬懷和思考。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偉大的世界意義。

  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開闢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如今的平型關綠樹蒼翠,一叢叢野玫瑰散發着淡淡芬芳。

  在平型關戰役紀念館的墻上,展示了一封日軍年輕士兵寫給母親的家書:“媽媽,我不想打仗了,哥哥已經死在了戰場上……”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蓄意製造九一八事變,開始大舉侵佔中國東北。

  1937年7月7日,宛平,盧溝橋。日軍的槍炮聲震驚中外。

  面對強鄰入侵,中國説“不”!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115師經過6個多小時的激戰,終於將進入平型關埋伏圈的日軍全部殲滅,殲敵千餘人,取得了中國軍隊全面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勝利。

  戰前,日軍叫囂“一個月拿下山西,三個月滅亡中國”。

  中國背水一戰,全中國奮起反抗。

  七七事變標誌着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並由此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二戰究竟是何時開始的?在歐洲,這場大戰是1939年9月1日打響的。但彼時的亞洲,戰爭已持續了近兩年,”俄羅斯《獨立報》日前發表文章這樣寫道。

  今年4月,由國際歷史學會秘書長、法國歷史學教授弗蘭克與另外40名史學研究者耗時4年完成的上下兩卷巨著《1937-1947:世界大戰》在法國出版。這部史書把二戰起始時間提前了兩年,從1939年提前到1937年,這一年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

  米特,西方新一代中國抗戰史研究權威,他創辦的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是西方漢學界的權威研究機構之一。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強調,中國當時做出堅持抗戰的決定至關重要。如果日本在中國取勝,那麼中國將淪為日本的殖民地,而亞洲歷史甚至整個世界都會因此發生變化。

  始終抗擊日本陸軍主力,是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

  中國不但是進行反法西斯戰爭最早的國家,而且也是反法西斯戰爭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

  抗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美國國家檔案館和國會圖書館保存着一批珍貴照片,向世人展示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極少有鞋穿”、“瘦得不成樣”的中國士兵身負重傷,蜷縮在地仍緊握武器;有的已年過花甲,還肩挑背扛運送糧食彈藥;有的還是少年,身形弱小卻又目光堅毅;還有很多送丈夫、兒子上戰場的婦女,通宵達旦趕制軍服……

  抗戰,視死如歸、寧死不屈。

  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總數達3500萬,其中軍隊傷亡380余萬,佔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是二戰各國中付出代價最高的國家之一。

  英國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兼中國局局長沃德説,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應該充分認識中國為二戰勝利作出的貢獻,認識中國在戰爭期間所付出的巨大人員犧牲和物質損失。

  抗戰,不畏強暴、血戰到底。

  中國軍民進行重要戰役200余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中國軍隊斃傷俘日軍150余萬,約佔日軍在二戰期間傷亡人數的70%。

  澳大利亞交通部長特恩布爾説,中國在1941年爆發珍珠港事件之前一直孤軍奮戰。“沒有中國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堅韌和勇氣,我們的戰爭史很可能迎來截然不同的結局。”

  抗戰,百折不撓、堅韌不拔。

  中國始終抗擊着日本陸軍主力,是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直至日本投降前夕,日軍在中國戰場兵力還有186萬人,而其海外總兵力是358萬人,在華兵力佔其海外總兵力的50%以上。中國抗戰對日本法西斯的覆滅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俄羅斯獨聯體國家研究所副所長扎裏欣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中國為世界戰勝日本軍國主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軍民在抗戰中表現出的英勇無畏、奮鬥到底的精神,直到現在都值得銘記。”

  制約日本擴張戰略,有效支援盟國作戰

  邁賈茲巴卜英軍公墓的白色十字架中心懸着一把劍,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濃密的仙人掌在路旁延伸到遠方。

  突尼斯首都以西60公里的這個地方,70多年前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北非戰場拉鋸的一個戰略要地,見證了同盟國在中東北非和軸心國軍隊作戰的慘烈和艱難。

  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説: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

  同盟國另外二位重要領袖也同樣對中國有着崇高評價。

  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説:“只有當日本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

  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指出: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地方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米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中國抗戰不僅僅是中國的一場戰爭,同時也是盟軍抵抗德國和日本的努力。”

  中國在制約日本法西斯侵略擴張中立下了不朽功勳。

  中國持久艱苦抗戰使日本和德國兩線進攻最終會師稱霸世界的企圖破産,使日軍進攻蘇聯的“北進”計劃失敗,使日軍無法派出更多兵力“南進”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中國,有效地制約了日本的侵略步伐。

  2015年,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一批日軍手牒通過細節展示了國人生動的抗戰史。

  巴掌大小的日軍手牒類似於如今的“檔案本”。這些手牒的主人中,有一名日本士兵在不到兩年時間裏在中國參加了14次戰鬥,在湖北、江西連續作戰。

  “這是最真實的史料,通過研究裏面日本軍人的信息和參戰經歷,能夠看出中國方面的抵抗多麼激烈,”李宗遠副館長説。

  英國劍橋大學中國近代史教授、亞洲與中東研究院院長方德萬是首批向西方詳細介紹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學家。在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對方德萬進行了專訪。他強調,中國抗戰使日本稱霸戰略失敗,這對整個世界來説意義重大。

  推動建立反法西斯聯盟,參與戰後國際秩序重建

  1937年3月,陜北延安。

  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史沫特萊的談話中指出,我們主張中、英、美、法、蘇建立太平洋聯合戰線,否則有被敵人各個擊破的危險。

  歷史驗證了毛澤東論斷的精準。

  中國是最早提出並推動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國家之一。

  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隨後橫掃歐洲,英法被迫對德宣戰。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全面捲入對法西斯軸心國的戰爭。

  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當天,中國政府就向蘇、美、英三國提交了採取共同行動的建議書,表示“竭其全力與美、英、蘇聯及其他諸友邦共同作戰,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軸心國家之完全崩敗”。

  1942年1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的國家,在打敗法西斯的共同目標下走到一起,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宣言標誌着以美、英、蘇、中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美國華盛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吳惠秋説:“中國不僅在抗戰中作出了巨大貢獻,也與美英蘇等國一起參加了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包括《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的制定,中國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聯合國是維護戰後國際秩序最重要的國際組織,其籌劃和成立都離不開中國。

  1945年4月25日,由中、美、蘇、英四國發起、50個國家代表參加的聯合國國際組織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召開。

  同年6月26日,中國代表團在一份具有重大意義的文件上率先簽字。為體現簽字的中國特色,代表團專門從唐人街訂購了筆、墨、硯等中國文具。

  這份文件便是《聯合國憲章》。

  《聯合國憲章》的制定標誌着戰後國際秩序的最終確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集中體現,其第23條明確規定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為:中國、法國、蘇聯、美國、英國。

  新加坡二戰歷史研究會顧問、新馬歷史研究者陳劍説,中國在戰時發揮的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國在戰後國際秩序構建中的地位。

  俄羅斯獨聯體國家研究所副所長扎裏欣指出,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是偶然的。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為維護世界長久和平穩定、避免世界再度發生戰亂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為中國贏得了應有的國家尊嚴,為中華民族贏得了崇高民族聲譽。回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壯闊進程,將使人們不忘歷史教訓,捍衛世界和平。(採訪記者:張繼業、夏曉、董翔、包雪琳、周而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