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澳門人的抗戰及相關研究

2015年08月24日 21:15:12 來源: 澳門日報
分享到:

 

1941年鏡湖醫院難童教養所一角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抗戰時期,由於葡萄牙的中立政策,日本並無佔領澳門,使澳門成為內地難民避居之所和各國情報人員活躍之地。其中在1938年和1941年,澳門出現過兩次難民高潮,當時在香港的葡、英、美等國人士,以及原本在廣州淪陷時逃到香港的難民、廣東和東南沿岸的居民等爭相涌入澳門,澳門的糧食供給、生活物資、居住房屋、衞生防疫及社會治安等超出澳葡政府和民間的承受能力,極大地影響了澳門本地居民的生活,也給難民的救濟安置造成了困難。澳葡政府和澳門人都動員起來,設置難民營收容安置難民與難童,穩定米價和努力供應充足食物。

  齊心支援祖國抗日

  特殊的歷史背景,使澳門真實經歷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壯,留下了不一樣的戰爭記憶。澳門自身的社會賑濟和支持祖國抗戰的愛國活動,涌現了一個個感人的澳門抗戰故事,譜寫了中國人不一樣的抗戰歷史,在中國抗戰史中,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和歷史意義。

  “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澳門雖然未被日軍佔領,但與祖國休戚與共,愛國愛澳的光榮傳統,促使澳門人毅然投入轟轟烈烈的抗戰救亡運動中,在祖國南海之濱開闢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抗日戰場。

  捐輸物資賑濟難民

  一方面,澳門成為中國難民和周邊外國僑民逃避戰爭的目的地,大量學校和師生疏散來澳。澳門乃彈丸之地,戰時物資短缺,短期內人口激增,加上四週相繼淪陷,運輸困難,糧食不足終於爆發嚴重饑荒,餓死者眾。一方有難,八方支持,澳門民間組織如鏡湖醫院慈善會、同善堂、天主教會、商會等相繼發起救助運動,賑濟難民,拯救了不計其數的寶貴生命。澳門人還以認購抗戰救國證券、捐輸抗戰急需物資、募捐現金、組建抗戰救國宣講團、創辦抗戰刊物、安置賑濟居澳外國和各地難民等方式,開展抗戰救亡和宣傳,為抗戰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

  參軍救援守護家園

  另一方面,部分澳門人以大無畏的精神共赴國難。有人加入軍隊,有人參加遊擊隊,有人參與各種救援隊伍。澳門中國青年救護團、澳門四界救災會回國服務團、旅澳中國青年鄉村服務團的成立,就是澳門人支持祖國抗日的寫照之一。澳門人參與祖國抗戰的英勇事跡,一個個鮮活的形象永留青史。從一九三一年以後參加十九路軍抗日大刀隊的李福伍,到後來被日寇暗殺的梁彥明、林卓夫;從投筆從戎上五桂山投奔抗日遊擊隊的李成俊,到“駝峰天使”黃歡笑,澳門同胞紛紛投入到抵禦日寇外辱的救國浪潮中。回首烽火歲月,澳門人以祖國南陲之地,以自己特有的條件和方式,守護了國土家園!(《澳門日報》8月11日抗戰70周年特刊報道)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