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從護士到議員

2014年11月15日 15:46:47 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

  轉載自2014年05月10日 《人民日報》(作者黃潔貞)澳門自開埠以來就是蓮花寶地,人傑地靈。回歸祖國15年來,經濟起飛、民生改善、社會和諧、文化多元,相信有許多感人故事、難忘經歷、獨特體會、深邃思考蘊藏在廣大澳門民眾和海內外讀者心間。

  1999年澳門回歸的時候,我還是一名高三學生。可以説,澳門回歸15年,也正是我步入大學、走向社會,從一個社會新鮮人逐漸成長的過程。回歸對於澳門,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對於身處澳門的年輕人,我們的人生軌跡更是與回歸後澳門的變化息息相關。

  高三年級選科時,我與別人一樣想要追求興趣、理想,但多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留澳升學。當時因為想報讀與生物有關課程的澳門本地大學不多,再加上希望將來的職業可以學以致用及助人自助,所以投考護理專業對於我來説是個最合適的選擇。因此,高中畢業,也是回歸後的第二年,我考進鏡湖護理學院學習護理學。

  進入鏡湖醫院工作實現了自己的職業理想。我在工作之餘學習進修專業知識,通過在職研修,又陸續獲得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士學位和華南師範大學的應用心理學碩士。通過公開競爭考試的方式,投身護理工作10年的我,於去年正式成為副護士長。

  除了護理,參與社團是我的第二份工作。現在想起來,人生的選擇其實早有暗示。記得我第一次參加社團活動時是大學二年級,從學聯工作到婦聯工作都是我吸收社會經驗的源泉。在社會服務工作中涉及對個人組織、協調、合作、應急等能力的要求既讓我備感挑戰,也讓我感受到從事社會服務工作的樂趣,亦為我今後的從政之路打下基礎。從事婦聯工作讓我得到廣大婦女姐妹的認同與支持,被作為婦聯代表加入“群力促進會”,並參與澳門去年舉行的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從護士到參選議員,跨度之大,令家人和朋友都十分驚訝。

  記得當時有記者曾經問我,一位如此年輕的新人,如何承擔得起婦聯這個澳門老牌社團出戰立法會的重任?壓力大嗎?我的回答是:有信心,平常心。

  在本屆立法會議員中幾乎沒有醫護背景的議員,若政府在制定相關醫護政策時,有相關背景議員的參與與監督,對整個醫護行業的發展都有莫大幫助。我希望可以通過我在醫護領域的經驗和知識,為澳門醫護行業發展做一點微薄的努力。當然,從更廣泛的範圍來考慮,我還是一名女性,每一個平凡女性都會關係到一個小家庭,而我們的社會正是由許多個小家庭所組成。只有每個小家庭和諧,整個社會大家庭才會和諧。若能成功當選,相信能樹起年輕女性參政議政、參與社會的一個榜樣,讓更多年輕一輩知道經過自身努力,必定可向上流動。

  經過“群力促進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參選團隊得到市民認同,使“群力促進會”獲得第二個議席,作為第二候選人的我也當選為本屆議會的新議員。當選議員是我人生的新起點。要做好議會新丁,太多的功課需要學習。我決定結合自己的背景與優勢,作為婦聯的副理事長和醫護工作者,着力關注婦女訴求,特別是將基層婦女和醫護界的聲音帶進議會,着重推動完善各項家庭醫療政策,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我當選議員後,從2013年10月至今年4月,不到半年提交了約50份質詢和發言,重點關注推動家庭友善政策,支持婦女兼顧家庭與事業;監督政府做好家傭管理,健全家傭政策;倡導支持在職婦女向上流動的社會政策;倡導構建和諧家庭社會氛圍,源頭立法保障婦女權益,等等……

  議員工作給我帶來新的挑戰。可是當我看到因為我的質詢,政府改善了石排灣居民的醫療設施;因為我的質詢與建議,政府在全力改進外傭管理政策,推進家庭友善計劃,以及在關注幼兒入托入學問題、婦女遭到家暴問題,等等,我感到非常欣慰。大家對我的支持也越來越多,包括我的家人,甚至我5歲的孩子。他會驕傲地和別人説,“我的媽媽是議員”。

  從心到達心,這個距離有時很遠,有時又很近。議員的工作代表民心。特區回歸後,我獲得了與特區一起成長的機會,當選議員更給予我代表民意參政議政的新發展空間。努力工作,回報社會,回報特區的培養與哺育,是我未來工作的信念。這個信念將會鞭策和激勵我,盡心盡力,親力親為,為民代言。為共建幸福澳門、美麗澳門、和諧澳門、活力澳門及公義澳門而努力。